传了4年上市的银联商务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上海证监局披露消息显示,由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联商务”)已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登陆A股科创板。
天眼查App显示,银联商务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家主要从事线下、互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的综合支付与信息服务机构,其最大股东为中国银联全资子公司上海银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5.54%。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银联商务受理各类交易127.3亿笔、15万亿元,服务793.9万家特约商户,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支付服务机构之一。不仅如此,银联商务也是我国最大的收单机构。据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发布的收单机构排名显示,2018年银联商务在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位居第1位,全球收单机构排名位居第8位。
不过背靠中国银联这座大山,占尽先发优势的银联商务在线上支付上却“赶了晚集”。
根据易观2020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占比统计,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分别以48.44%、33.59%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排在第三的银联商务只有7.19%的份额。
交易量达15万亿元
实际上,刚接受上市辅导的银联商务,自2016年以来就不断传出要独立上市的消息。
2016年7月,有媒体报道,银联有意将银联商务拆分独立上市。银联商务也在同年10月引入光际资本产业基金成为其第二股东。对此,有分析指出,资本进场可能是为其上市做铺垫。
一年后,银联商务发布公告,将“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更名为“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16亿元,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这一行为也被视为银联商务在为拆分上市而做准备。不过,正当资本市场满心期待之时,屡次传递出将要上市的银联商务却整整两年没有动静。
直到2019年11月,银联商务才审议通过《关于银联商务上市方案的议案》等议案,明确了银联商务的上市意图。这也重新点燃了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对银联商务的好奇心。
但由于银联商务以及中国银联均不对外公布年报等经营数据报告,其经营情况也一直不为人所知。
不过在2018年,上海证券报获取的一份银联商务融资材料介绍道,银联商务正处于Pre-IPO阶段,已完成股改。还披露了银联商务2014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8%、27.1%。在2017年,银联商务总收入为78.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57亿元。
这一业绩水平与国内一众收单机构也不遑多让,也正是如此,其估值也越发高涨。
据了解,2018年12月底,中海投资在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银联商务的86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31%,转让底价7150万元。如果按照底价计算,银联商务的整体估值约为230亿元。
这一数字在2014年仅为85亿元,短短四年翻了近三倍。2014年4月雅戈尔将银联商务注册资本的3.988%,以3.41亿元的价格转让。据此估值测算,银联商务整体估值为85亿元。
不仅如此,到了2019年,银联商务更是一路狂奔。据悉,2019年银联商务的总交易量达15万亿元,若按照14亿中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有1.07万元是通过银联商务的收单体系发生交易。这一成绩在国内市场上可谓“难逢敌手”。
目前的支付机构上市公司中,拉卡拉2019年的收单交易量是3.25万亿元,汇付天下2.2万亿元,移卡(乐刷)1.5万亿元。这也意味着,2019年银联商务的交易量是拉卡拉、汇付天下、移卡之和的两倍有余。目前拉卡拉市值约300亿元,汇付天下市值约35亿元,移卡市值约220亿元。
拒绝马云,错失线上支付机会
不过,尽管银联商务的收单业务优势明显,但在移动支付上,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对此,有很多人感到不解。在2017年,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也在银联十五周年内部信中发问:为什么资金实力、系统强度、风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准的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占得先机?
这一答案或许可以从最初“错误的选择”中找到部分原因。
时间回到2003年。当时马云的淘宝正进入发展时期,但没有线上支付的存在,无论是便利程度还是交易成本,哪一个问题都让马云感到异常棘手。于是他找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银联,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个线上支付系统。不过马云被拒绝了。有媒体报道,当时中国银联曾找人评估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得到的结果是: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想参与。
中国银联拒绝马云的结果就是支付宝的横空出世。马云选择自己另外搞一套支付系统,支付宝通过资金三方托管,解决了中国互联网购物的信任问题,因此得以快速发展,很快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1年,银联商务也开始主动把触角延伸到线上,2011年6月,中国银联正式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实现线上支付。可惜的是,这并未激起水花,银联商务对于线上支付的追求也被暂时“搁置”起来。
与此同时,支付宝开始在商家架设POS机,开拓线下支付市场,不过同样不顺利。2012年3月,支付宝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开始布局线下,到了2013年8月,支付宝突然对外透露:“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线下POS机业务。
不过牢牢把控着线下支付的银联商务,在支付机构企业中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企业综合支付交易份额中,银联商务占比42.51%,支付宝20.37%,财付通仅占6.69%。
不过,令银联商务没有想到的是,移动互联网“爆发”了。
云闪付再难出头
2015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70%,微信支付也凭借庞大的用户量异军突起。
这时的中国银联迫切需要一个能在线上市场站稳脚跟的产品,于是“云闪付”出现了。银联商务也通过云闪付拓展了更多支付场景,打通线上线下。
据媒体报道,2017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试点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也推动了云闪付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覆盖“十大便民支付场景”,包括公交地铁、交通罚没、医疗健康、菜市场、公共缴费、校园、食堂、自助售货、超市便利、餐饮等。
随着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推进,云闪付App密集上线上述场景,消费者在这些场景中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一扫即可”。
不仅如此,除了“便民的生活场景”外,云闪付在银行卡服务上也下足了功夫。据悉,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接入信贷及理财产品这几类核心金融产品。因为信贷及理财等产品天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可高频或多次交易,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
事实上,支付宝更早就拓展了这些场景,银联商务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8月初,中国银联公布数据显示,云闪付APP用户数量突破3亿,不过云闪付的用户活跃度并不高。此前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云闪付的日活不到2000万。相比之下,支付宝全球用户数突破12亿,微信支付月活用户突破8亿。云闪付与之相比,巨大的差距显而易见。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的份额共计为 93.8%,而包括银联商务在内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份额只有6.2%。
标签: 中国银联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