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顶层设计,文明实践全覆盖
2020年3月11日,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在深化拓展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实现全域推进,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按照景美、城美、乡美的目标,深入实施“320”工程,积极构建理论宣讲传文明、核心价值树文明、服务游客讲文明、先进文化育文明、移风易俗倡文明、村民自治促文明6大载体,健全“1+6+20+33”多元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思路明晰后,武陵源坚持区委书记、乡(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共同抓,阵地建设三级全覆盖,明确“美丽三千峰 志愿争先锋”主题,探索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制,机关干部坚持到景区和村(居)“双报到”,实现服务游客和服务群众“双服务”。目前,全区建成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所,33个站,20支志愿队伍,20个基地,20个示范岗,共有志愿服务分队225支,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在志愿服务网站注册志愿者近万人。
“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行走在大街小巷、景区景点,成为了武陵源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索溪峪街道居民喻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赞。
整合各类资源,旅游服务有温度
每天一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党代表袁谋文都会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岗,为前来求助的游客提供帮助。“把游客当亲人”,这是袁谋文的座右铭,武陵源还有很多像袁谋文一样活跃在旅游服务一线的志愿者。
武陵源区以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旅游发展,创新“文明实践+党建+旅游”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实现旅游志愿服务常态化、全覆盖。全区共设立20个志愿服务示范岗,每天安排区级领导带队,到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和森林公园景区志愿服务示范岗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区直单位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定期到各景区景点志愿服务示范岗“报到服务”,帮游客规划品质线路,推荐特色民宿,提供旅游攻略等。搭建“武陵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区直党员干部各志愿分队”三级架构,形成景区志愿服务覆盖到位、工作到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旅游服务以点扩面,从“零散分布”转向“全域发展”,提升了基层党建和志愿服务水平,促进了旅游复苏。
每个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岗配备“十个一”(一名咨询员、一个药箱、一副担架、一个氧气袋、一个服务包、一份意见表、一本值班日志、一张景区游览图、一张交通时刻表、一部手机加油站),打通服务游客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参与志愿者1万余人次,服务游客5万余人次,景区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探索“屋场会”载体,文明实践接地气
一个居民小院、一圈木凳子,干群面对面,同喝一壶茶,聊的是民风家风,谈的是惠民政策。
“今天的节目很好看,特别是那个懒汉脱贫的小品我最喜欢。”这是天子山街道向家坪居民对文艺轻骑队的由衷赞赏。中湖乡党员干部听了“好人故事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何开好“屋场会”?武陵源用好用活“五字诀”:一是讲。建立“区+乡(街道)+村(社区)+小组或网格+村(居)民”的“五位一体”的“屋场会”议事模式,推动责任触角从区、乡、村延伸到居民庭院、居民小组以及每个群众。每个屋场每季度召开一次“屋场会”,“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群众讲故事”,“屋场会”成为“上情下达”的平台和载体。如区司法局结合殡葬改革为村民讲解,将“屋场会”开成了普法会,普及了殡葬改革知识,转变了陈旧观念。二是听。开会“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定调子”,在“屋场会”上倾听百姓声音,提供政策帮助,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大家坐下来共话变化、共谋发展、化解矛盾、舒缓怨气、解除心结,“屋场会”变成了“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热情更高。三是评。依托“屋场会”,广泛开展“最美村规民约”、文明卫生评比、“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家庭”和“潇湘家书”等评比活动。将“屋场会”与“好人故事会”相结合,筛选5名“湖南好人”“道德模范”组成好人宣讲团,在“屋场会”上分享自己的好人故事,传播正能量。四是演。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培育农村群众文化,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乡”。将“屋场会”与“文艺轻骑队”相结合,通过歌舞、小品、戏曲、快板等形式把政策理论讲得更形象生动,让群众乐意听、听得懂、用得上。五是办。通过“现场解决一批、解释说明一批、协调处理一批、集中上报一批、反馈汇总一批”的形式解决合理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切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截至目前,摸排及收集困难问题308个,解决困难问题118个。如协合乡黄家坪村通过“屋场会”确定了发展茶业种植的思路,李家岗村解决了农村改厕问题,天子山街道向家坪居委会推动了停滞三年的棚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在索溪峪街道黄龙路居委会吴家台屋场,古树苍郁,居民在广场跳舞、下棋、纳凉,一派祥和景象。“以前这块坪杂草丛生,现在已经变成可以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地了。之前,我们都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平时很多人的娱乐方式就是打牌。自从有了这个小广场,大家牌也不打了,时不时就过来跳跳舞、下下棋。”居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像这样的小广场索溪峪街道共有15个,配齐“八个一”(一个文化骨干、一块电子显示屏、一面文化墙、一组灯光、一个广播、一个监控、一支文艺队伍、一面旗帜),将电子显示屏与学习强国平台融合,既可以播放广场舞曲又播放时政热点,屋场网格每天开展文体活动、每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开一次“屋场会”、每季开展一次评比、每年开展文艺汇演,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实现供需对接,文明实践有成效
打开“武陵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可以看见志愿者注册、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实践风采等11个版块,在“认领微心愿争当圆梦人”志愿服务活动页面,点击“我要报名”就可以线上认领微心愿。把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实现了“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了哪里”。
同时,实行“菜单式”志愿服务,利用“屋场会”“微心愿”等广泛征集群众的服务需求,按照全省“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定期梳理形成项目服务需求“菜单”,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买单、群众评单的形式,志愿服务由粗放向精准转变,用精准化的志愿服务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目前,“牵手聊吧”“文明新风”“送教上门”“公益假期”“文化夜市”等101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正常态化开展。
注重品牌培育,武陵源区涌现出了旅游志愿服务、“屋场会”“文明银行”“文化夜市”“四点半课堂”“市民学校”“好人故事会”“文艺轻骑队”“村村办春晚”“李景军”义工队等品牌。疫情期间,广大志愿者化身疫情宣传员、防控监测员、文明劝导员、采购跑腿员、爱心募集员,“红马甲”成为战“疫”的温暖力量。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武陵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与山水媲美的风景。
标签: 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