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要做到“三个坚持”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县域警务要突出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的全方位领导。县级党委要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和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底线思维”。县域警务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执行总书记“凡事从坏处准备”的指示,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和防范“灰犀牛”事件;增强预判和忧患意识,以县域为单位,充分估计各类治安风险概率与程度,全面论证各类风险的因子,科学预测各类风险等级;掌握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结合各县实际情况,针对各类风险等级和阶段,精心设计应急方案,打好防范和抵御县域治安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始终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是县域警务的基本特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手段。县域警务要创新群众动员方式方法,推动公安民警、警务辅助人员、社区社工志愿者有机结合,建立监管、监控、教育、救助和支持的立体防控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在对重点人物、重点群体与重点场所的风险的识别与监控作用,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机制保障要做到“三个加强”
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现县域警务对于犯罪的防范策略从对犯罪者的惩戒矫治向建立在统计精算基础的犯罪风险管理转变。犯罪风险管理强调如何预防以及控制犯罪的技术,借助统计与精算的方式,识别高危险的犯罪者、被害者类型、高犯罪发生率之时间与地点,以及容易为犯罪者所利用的工具。犯罪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对通过统计精算技术识别的高危险类型、地点、行为与工具进行监控与干预,使风险降低,以降低犯罪率、增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这就要求建立独立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整合公安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信息,进行风险等级研判;建立专业认证制度,由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犯罪风险评估与介入方式设计;建构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风险评估量表与程序,加强对犯罪以及再犯风险研究;大力支持发展刑事司法社会工作,为犯罪风险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社会协同机制建设。面对警力资源不足、社会资源利用低下和预防效果有限的困境,县域警务要强调联动协同,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在加强不同警种间合作关系的同时,强化政府、社会工作者、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有机的网络关系,透过紧密的互动与互信,建立信息流通、资源互补、机动分工的平台,积极担负起风险治理的责任。基层公安机关要联动民政、应急、卫健等相关部门,与社区群众一起共同推进社区平安建设。
加强成效评估机制建设。县域警务要在问责评估基础上,建立预防犯罪的成效评估机制。县域警务的成效评估在指标选择上不但要强调破案率、犯罪率等客观指标,更要强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等主观性指标;在指标考核运用方面,犯罪预防绩效评估不单纯作为对公安系统工作绩效的评估,而且也应作为地方政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重要子指标;在指标配套保障上,应建立激励相容、容错纠错和风险责任豁免等配套机制。
标签: 加强社会的建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