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循环”经济 加快经济结构及发展模式深度调整步伐

2020-10-13 14:11:20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黄金周消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状况,发出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明确信号。

作为较早控制住疫情的重要经济体,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2%,环比增速达到11.5%。8月份,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至8月货物出口累计增速、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世界银行9月发布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2%,比6月预期上调一个百分点,并预测中国经济明年将增长7.9%。

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等因素。同时,在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和政策支持下,中国正加快经济结构及发展模式深度调整步伐,蓄力迎接更高水平的强劲发展。

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北京自贸试验区等相关战略及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宏观布局,符合大国经济崛起的普遍规律。目前,我国设立了包括北京自贸区在内的21个自贸区,在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举措。“双循环”不仅使中国国内对外国产品和服务需求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增长。

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将在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在国际、国内市场双疲软及国际经贸环境不稳定背景下,挖掘内需、培育内需,充分发挥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激发了国内新的消费需求,14亿人口、10亿智能手机用户、4亿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快速的5G网络、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铁,以及今年年底中国国内将实现脱贫目标等,都表明中国内需潜力巨大。

同时要看到,内需无法替代外需,平衡内需与外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强调国内大循环不意味着要减少国际循环,相反,中国国内循环提升将助力更加强大的国际循环。在国际经济下行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做大做强内循环基础上,更好发挥内循环对外循环的拉动作用,同时以外循环刺激内循环提质升级,形成“双循环”双轮驱动战略。

目前,中国已是日本、韩国、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诸多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同比增长约2.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已成为南美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诸多国家及地区经济复苏发展联系紧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快经济复苏步伐。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及中国数字经济引领新趋势、激发新需求,中国与各地经贸合作仍蕴藏着巨大潜力。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调整及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正在形成进口和出口平衡发展、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协调、增长动力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系统,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促进全球经济良性循环作出了贡献。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显示了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紧密所存在的风险,也警醒世人彼此隔绝的巨大代价。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孤岛,共渡难关需要各国协力合作。

在中国经济率先强力复苏背景下,中国可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深化开放发展,发挥21个自贸区的示范拉动作用、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为各国人民增添福祉的重要举措。

标签: 中国“双循环”经济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