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升5G套餐导致4G降速,陷入网络争议。
有用户向媒体反映:自从拒绝升级5G套餐,4G网速就慢了好多,刷个微博,半天才能加载出图片,几乎无法用手机流量顺利地看短视频;信号也变差了不少,办公室里最多只有两格手机信号。
社交媒体平台上,围绕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推销,吐槽不少。除了4G降速,问题还有:2020年以来就不能修改4G套餐,只能升级5G套餐;客服承诺资费不变,但升级5G套餐后实际费用增加;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升级5G套餐;升级5G套餐后,无法重新降回4G套餐。
网友认为,这是运营商“逼迫”用户升级5G套餐的手段。在大力发展5G技术的形势下,运营商企业加紧步伐搞5G基础建设,5G网络技术还没有尽善尽美,运营商就先向用户收钱“集资”,被认为吃相难看。
运营商企业之所以急于向用户伸手,是因为他们搞5G建设太缺钱了。
5G建设基础设施成本高。从《中国移动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可以得知,单个5G基站的硬件成本在16万元左右。如果是在老基站上进行升级,一个5G基站的总成本大约在30万左右,如果是重新选址建基站,成本至少也要在60万以上。由于5G网络使用的高频段,信号穿透力比较差,必须建设更多的基站才能有完善的信号覆盖。据行业专家透露,要想实现与4G网络同等的网络覆盖,5G基站的数量至少是4G的2-3倍。根据三大运营商的2020年5G部署计划,三大运营商2020年计划建设50万个基站,投资1800亿元。
而5G基站能耗也很高。其中,高昂的用电成本成为运营商不可承受之重。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行业人士透露数据,目前5G基站正在建设中,如果不采取措施,基站全年的电费可能超过5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移动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557.7亿元,同期净利润,中国联通为76亿元,中国电信为139.49亿元。
而这些建设支出是从专项费用里划扣的,建5G基站资金不充裕是客观事实。运营商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除了缩减工程支出、降本增效等传统压缩成本的方法外,一个是裁撤4G基站、为5G建设腾挪资金,一个是解决5G基站耗电量问题。据报道,目前已有25个省、区、直辖市出台了“支持降低5G网络电费”政策,中国铁塔也在积极推动基站用电“转改直”等。还有地方运营商受5G基站耗电量所累,在夜间休眠部分基站。
当然,如果仅仅靠运营商出钱,以及上述几种省钱方式,5G建设资金也远远不够。所以,运营商又把手伸向了用户。
可是,对普通用户而言,目前4G已经足够满足日常所需,对更高速率的需求不显著,5G缺乏应用场景、套餐资费偏贵,就显得很鸡肋。再加上,目前5G基站还在修建中,为了省电还会智能休眠,甚至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现象。这样的现状下,运营商要用户升级5G套餐,用户怎么能愿意?
这就是用户和企业的矛盾所在——企业需要钱来搞5G基站建设,打起了用户的主意,想通过升级5G套餐集资;消费者没有自主权,只能随着5G大潮被迫用体验起来跟4G并没有差且更贵的5G。而反过来看,正是因为5G没有吸引力,才需要运营商如此这般“逼迫”?这更令用户感觉不适。
而事实上,用户升级5G套餐对成本影响不大。据7月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5G用户6600万,这个用户数的资费收入,在庞大的5G网络基础建设盘子面前,杯水车薪。反而是为了推广5G而让4G降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那这个升级5G的意义何在?
5G建设基础设施成本较高,这是通信技术迭代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经济成本。2G、3G、4G之路走过来,每一次升级,用户能都感受到切切实实更好、更快的体验,心甘情愿掏钱。但5G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体验还不完善就向用户先收钱,让用户提前投资。
这种情况下,企业缺钱,解决办法不是捆绑用户成为5G建设的投资者,而是找到自己成熟的商业化模式,这需要管理和运营层面的思维转换。
5G的主要应用场景不在大众消费领域。综合目前的情况,基于5G高宽带、超多联接能力、毫秒级超低时延等优势,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场景的企业级应用才是其要着重探索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和行业也才是解决5G网络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的破局之道。
而运营商企业找用户升级5G套餐来“集资”,则是找错了对象。网络技术迭代是必然,但5G的大众消费市场推广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以牺牲4G为代价。步伐慢一点,不超越技术进步的客观速度和必不可少的市场检验步骤。否则,5G就是一个为了圈钱的概念。
标签: 降速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