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化解小麻烦 在细分领域绽放‘大国工匠’光彩

2021-06-25 10:42:34

“80后”的刘讨中,“小跑”向前。

与朋友共同创立圣亚(深圳)磁力机电有限公司,担任工业机器人功能部件研发责任人的他,为解决客户需求忙个不停,见到记者小跑着过来,采访完小跑着离开。

从一名普工,成为研发工程师,再到合伙创业,刘讨中持续追寻着自己的“工匠”梦。他勤奋钻研,在工业机器人上以“微创新”起舞,申请40多项专利,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出生于江西宜春的刘讨中,2006年机床数控技术专业大专毕业,在本地的模具工厂打工一年后,想来深圳闯闯。

“刚来深圳的时候,就是跑人才市场,那会儿不是应届生,工作经验也不多,找工作有些尴尬。”刘讨中笑着说,跑了半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公交车的车票和人才市场的门票,最终在深圳宝安西乡的一家自动化设备工厂做了普工。

进了工厂,刘讨中很快上手。“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我动手能力还不错,也慢慢学习编程,在工厂积累了加工制造的经验。”他说,但普工多是重复劳动,工作了3年,他决定跳出“舒适区”,挑战一下自我。

在深圳市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讨中以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技术方面的工作——研发工程师。

加工手机盖子的侧孔,需要五轴加工中心,不仅购买周期长、成本也高达数百万元,不少企业犯了难。

“为何不采取一些微创新?”刘讨中开始了研究,最终用三轴加工中心,叠加精密旋转平台等外部功能部件的方案,在固定设备中替代五轴加工中心,总成本则降低到20多万元。

“我们研发的精密旋转平台,销售了上千台。”刘讨中说。

六轴机械手抛光手机时,可能产生电线的缠绕,针对这一痛点,刘讨中带领研发团队开发了防缠绕机构,售价仅约2000元,受到企业客户欢迎。而在2018年,刘讨中与团队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气控系统”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机械加工行业有通用的标准,但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功能部件,标准还是比较缺失,生产中末端可能产生不少‘小麻烦’,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研发,以‘微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刘讨中说。

2020年,刘讨中选择与朋友共同创业。在新单位,他的角色仍然偏重研发。

“随着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领域舞台越来越大。”刘讨中说,“工程师研发创新需要沉淀、祛除浮躁,有底子才能厚积薄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在细分领域绽放‘大国工匠’光彩。”

标签: 工业 机器人 麻烦 领域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