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享受海上“数字生活” 海上互联重塑渔业经济新业态

2021-12-15 11:16:16

渔船监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渔船数字化服务应用平台如何运作?日前,记者走进奉化区农业农村局的渔船应急指挥中心,一探究竟。

指挥中心的墙上,挂着一面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一个个三角形代表奉化区数百艘外海渔船在各海区的作业位置和船只的运动轨迹。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监科副科长龚杰随手点开了浙奉渔冷00888号船,屏幕上出现了一艘正在东海航行的渔船,船长沈旭江在驾驶台前认真操舵。“今天海况还可以,我们要赶过去为三四条渔船装货。”沈旭江通过手机微信向龚杰通报情况,“入冬了,海上容易起雾,航行不可大意,驾驶室要时刻有人值守。”龚杰提醒道。

龚杰告诉记者,奉化“浙里甬惠渔”数字化应用系统,首次实现了渔船的实时可视化监管。每艘渔船的前后甲板、驾驶室共装有三个高清摄像头,另外驾驶操作台前还安装有一个防疲劳驾驶提醒仪,通过卫星通信构成海上互联网,驾驶室里的动态、渔船甲板上的生产作业情况,岸上的监管人员可随时调看。“有了海上WiFi,我们用手机就能和船老大微信通话,跟在陆地上没啥区别,船上有啥状况,岸上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当于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龚杰说。

宁波是渔业大市,作业季节通常每天有两三千艘渔船在海上捕鱼。渔船一旦出海作业,往往“看不见、摸不着、管不住”,安全监管压力巨大。渔政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渔船离岸100公里以上往往手机就打不通了,监管平台只能看到船只的位置,船上的具体情况无法掌握。

“宽带入海上船”解决了可视化监管这一难题。“特别是晚上,船员驾船容易打瞌睡,AI主机盒会对船员的动作和脸部表情进行研判,及时发出预警。”龚杰说,包括驾驶室无人值守、人证不相符、船员在甲板生产没有穿救生衣等,系统都能实时发出预警,并把数据发送到后台,进行人工干预。

除了安全监管,掌上政务应用还实现了从“渔民跑”向“数据跑”的转变。目前,渔船交易、登记、注销、捕捞许可申请、渔民招聘等40项涉渔业务实现“掌上办”。其中,渔业审批、渔船检验提速20%,渔民集中培训时间缩短50%。

WiFi上船,渔民享受海上“数字生活”

“渔民一直盼望在船上也能上网冲浪,现在终于实现了!”浙江波星通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霖说,渔船的“头顶”上,装有一个白色的“蘑菇头”,在天晴的环境下,这套海上WiFi的通信效果与4G手机差不多,发图片、看视频完全没问题。

海上捕鱼是一项高风险、重体力的工作,生活枯燥是渔民的一大痛点。奉化的渔船实行编组化生产,渔船一次出海作业时间长两三个月。渔民往往在出海前,在手机里存上多部连续剧,以便在闲暇时观看,但这远远不能“解渴”。桐照村渔民老林说,最好是在渔船上也能聊微信,刷视频看朋友圈。

之前,有少数渔船使用卫星通信,但流量费用非常昂贵,1M要一元,发一张图片要好几元。龚杰说,奉化的700多艘外海捕捞渔船,之前安装了卫星通信的不足三分之一,流量费平均一年要六七千元,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用。

宽带入海让渔民用得起。奉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奉化“浙里甬惠渔”项目后,每艘船硬件设备安装费3万元,由浙江省和奉化区财政来“埋单”,渔民出不多的钱购买流量,就可享受海上WiFi,非常受欢迎。据介绍,这套系统今年3月启动,到9月中旬开渔时,桐照、栖凤两大渔村的外海捕捞渔船、渔运船全部安装完毕。

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宝荣说,渔民闲暇时喜欢用手机刷抖音,有了海上WiFi后,曾经有一位渔民一晚上不小心用掉700多M流量,得知新系统是包年计费不计流量,才放下心来。

宽带入海,渔船开启数字化生活,大大丰富了渔民的船上生活。管理部门还把政策培训课程、党建内容等及时发送到渔民手中,帮助渔民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技能。

此外,海上WiFi系统对渔船救助将起到极大作用。前不久,奉化一艘渔船发生火灾,周围渔船见状,立即赶来救助,将船员全部安全转移。施救的过程被渔民用手机拍下,并及时传输到岸上。王海霖说,新系统的预警准确率和及时率达90%,借助新技术,渔船碰撞率可下降70%以上,给渔船加了一道“保险”,“如果船上有人受伤,医务人员还能通过这套系统,实时视频远程指导救助。”

海上互联,重塑渔业经济新业态

石宝荣说,因为海上不能建基站,长期以来,传统渔业一直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洼地”,捕鱼、卖鱼延续着既有模式,“如今,海上互联网的实现,使捕捞渔业走进数字商业的新时代。”

宁波“海上鲜”一直致力于构建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渔业互联网交易平台。石宝荣说,当初因为没有海上互联网,传输渔获信息和撮合交易,效率较低,“现在完整的渔业数字化产业链已经在眼前”。

在奉化“浙里甬惠渔”平台上,除了渔船的安全监管、政务服务项目外,还设置有多项海上商务应用。如渔民可以用手机下单预约,提前安排加冰补给、海上加油等,智慧加油系统平均每次能为渔船节省行驶时间约3天,节省成本约2万元。通过渔获交易在线“B2B”快速撮合、物流点对点直达,售前储存时间平均缩短约12小时,买家成本平均降低约10%。石宝荣说,最近“海上鲜”与舟山签订协议,包销4.35万吨远洋捕捞鱿鱼,通过“共享冷库”信息库,将其中8700多吨放到山东,实现就近销售。目前,全国有32个冷库列入“共享计划”,冷冻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冷库日均使用率提升30%。

“现在,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水果、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并下单购买,以后买水产也可以如此。”石宝荣说,有了海上WiFi,渔船出海捕捞、归港、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用影像即时记录,实现渔获全程可追溯。对鱼虾蟹从哪里捕来的,规格多大,储藏新鲜度如何,一清二楚。借助海上互联网,现在已新推出渔获抵押贷款金融服务,渔民或经销商可将渔获存至“共享冷库”质押、预质押,即可申请资金借贷。

“海上互联网构筑的信息高速路,对传统的渔获贸易带来新的革命,推动渔业产业互联网高效、快速地向前发展。”石宝荣说,借助数字平台,渔业商务贸易有望在目前基础上翻番,突破百亿元大关。

( 记者余建文通讯员李婷婷周益平)

标签: 海上互联 渔业经济 新业态 数字化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