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询问企业对中国创投生态均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0-09-02 09:07:31
6月12日,深交所官网正式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安排,6月15日起,深交所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8月24日,首批18家企业敲钟上市。

首批上市的18家企业,被寄予了极大关注和期望。从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18家企业不负众望,均表现优异。

数据显示,8月24日创业板指收涨1.98%,首批18只新股全线上涨,共有10只股票涨幅超过100%。其中康泰医学涨幅领跑,该股当日盘中最大涨幅近3000%,最终收涨1061.42%,卡倍亿涨幅达到743.27%,天阳科技涨幅达258.62%。

在上市的18家企业中,有3家与医疗行业相关,分别是康泰医学、维康药业、回盛生物。康泰医学专注电子医疗设备研发,首日股价涨幅最高,一度接近3000%,最终收涨1061.42%;维康药业是一家中西药制造企业,首日上涨96.03%;回盛生物专注动物保健领域,上市首日上涨84.02%。

针对创业板注册制后上市企业首日“开门红”的现象,山蓝资本执行合伙人刘道志认为上市首日表现“过热”,投资者应谨慎,后续肯定会回落到正常的价格。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宋高广表示,不能仅用一天的表现来衡量企业的价值,应该将其放到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中,来观察企业的发展情况。

创业板启动注册制无疑是中国创投行业重大事件,将深刻地影响、改变中国创投生态。对于专注于一级市场的医疗投资机构和医疗创业公司来说,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启动有何重要意义?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

促进有价值、有潜质的优质医疗企业快速发展

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开板。至今,创业板已诞生10余年时间。6月12日,创业板迎来重大改革,深交所官网正式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安排,迈向注册制。

注册制与此前运行了10余年的核准制的核心区别在于审核权力由证监会下移至交易所。此前,审核机关需要保证公司申请文件的所有数据符合监管机构制定的发行条件,且需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注册制后,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保证企业提供的材料真实、齐全、合规即可,企业价值交由市场评估。

也就是说,上市并非意味着成功,将价值交给市场判断,企业在上市后更应该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努力获得市场认可。

创业板注册制与核准制规则区别

创业板注册制上市盈利条件规定,一般盈利企业近两年均盈利,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红筹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最近一年盈利;或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未盈利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这项标准1年内暂不实施)。

以上提到的上市标准,企业只需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据了解,首批18家上市的企业都是以“近两年均盈利,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这一标准成功上市。

与此前相比,创业板改为注册制后,上市门槛明显变低,虽然有一定利润要求,但上市条件相对来说更友好一些。此前许多与创业板无缘的医疗企业迎来了机会,让更多有潜质、有价值的优质医疗企业得以缩短上市周期,快速上市,获得更多资本的支持。“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上市通道。”宋高广表示。

宋高广认为,创业板启动注册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医疗板块的发展,利好有一定收入且有发展空间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企业。

“研发创新药和创新生物技术资金投入大且研发周期长,远远大于投资机构一期基金的投资周期,导致长期以来这两个领域资本流动性不佳。注册制后,势必有更多资金愿意投入到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推动整个行业更加活跃。”

不过,从首批上市的企业来看,三家涉及医疗领域的企业(康泰医学、维康药业、回盛生物)都不属于上文所说的生物医药或生物科技企业。对此,刘道志表示:“首批上市的企业不能作为标杆,未来肯定有一大批科技含量更高的医疗企业陆续在创业板上市。”

在退市制度上,创业板注册制后,规定“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ST或*ST后股票涨跌幅限制仍为20%;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 。”

改为注册制后,沿用多年的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被创业板摒弃,财务指标也不再是退市的唯一标准,市值过低、信批违规等都被列为退市指标,指标更加丰富和完善。

创业板、科创板,该如何选择?

创业板和科创板均是服务于创新型企业。此前,国内的医疗创新企业更倾向于在科创板上市。以今年为例,康希诺、君实生物、成都先导、天智航、爱博医疗均是在科创板上市。

刘道志表示:“创业板启动注册制后,创业板会成为医疗创新企业更青睐的IPO渠道。”可以预见,接下来,申报创业板上市的医疗创新企业将逐渐增多。

创业板与科创板上市盈利差异

从所支持行业来看,创业板对企业所属行业包容性较强,但对不支持的行业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科创板则是明确指出了所支持行业。不过,两个板对医疗创新企业都是敞开了大门,尤其是科创板,明确指出上市企业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等六大领域。

“从上市盈利条件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没有本质差别,应该更多地从企业自身情况,从股东机构、外资比例、公司架构、市场范围等角度综合考虑。”刘道志认为。

选择科创板还是创业板,不应仅从上市门槛角度进行比较。虽说上市盈利条件区别不大,但宋高广认为创业板和科创板属性、定位有差异,适合的企业也就有所不同。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高示范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简单来说,就是科创板对企业的‘创新’和‘科技’属性要求较高。有较稳定的营收、成长性好、科创属性相对一般的医疗企业更适合在创业板上市。”

高投入研发型企业上市仍困难

可以看到,在上市盈利条件中,创业板在改革初期对企业的盈利做出了要求,这对于高投入型研发企业来说存在一定挑战。其中,高端医疗器械的上市问题尤为突出,“先进医疗器械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盈利,难以满足创业板要求。”

虽说一年后,未盈利企业可通过“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这一标准上市,但宋高广表示,高投入型研发企业肯定会经历从研发型向销售型企业转型的历程,但并非每家企业的转型都是那么的顺利,在销售、营收方面或多或少会存在困难。

科创板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盈利要求。对于暂时未盈利的企业,科创板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可上市。前段时间,无利润、无产品、几乎无营收的泽璟制药就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尚未盈利的君实生物、神州细胞、百奥泰也是在科创板上市。但宋高广认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想要达到科创板要求的40亿元估值的要求也有一定难度。”

针对现阶段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困难的问题,宋高广表示希望相关企业能够积极和证监会及相关机构沟通,也希望决策机构能够考虑高投入研发型企业的特殊情况,为这类型企业开辟新的通道。

形成畅通退出机制,医疗投资更有信心

退出困难是长期困扰投资机构的问题。

创业板启动注册制后,对投资机构最明显的好处在于退出机制更顺畅、可预期性更强。宋高广谈到:“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在10年左右,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往往就是陪跑10年,对资金流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创业板启动注册制之后,企业上市周期缩短,机构投资周期随之缩短,资本灵活度将更高。同时企业上市后可利用募集到的资金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提高估值,投资机构获益也将更大。”

宋高广注意到,注册制后,不少原本投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开始将目光放到中后期项目上。“在注册制带来的利好影响下,未来几年大家会更集中在后期项目的投资上。”但他认为,“资本红利下,创投圈短期内追逐后期项目是正常现象。从长期来看,投资势必会回到正常的节奏和状态中。”

刘道志则提到:“之前,大家投早期项目都比较谨慎,就怕退出时间太长,更乐意投资后期项目。创业板启动注册制后,上市标准略微宽松,没有净利润的企业也能申请,大家投资早期医疗项目的意愿和信心也大大加强。”

结合两人的观点,也就是说,注册制启动,投资机构对早期、成长期和后期项目的投资意愿都会加强,对中国创投生态均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册制下,投资机构专注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阶段也在发生变化。

从投资领域看,生物医药、生物科技、高端医疗设备、心血管高值耗材、手术机器人、微创医疗器械等符合创业板属性的会更受投资机构欢迎。

从投资阶段看,投资机构会适当扩大投资阶段跨度,早、中、后期项目的融资工作都将会更顺利。北极光创投专注投资早期科技类项目的北极光创投,创业板注册制下,这一基本投资逻辑仍然不会改变。“但之后我们也会做一些细微调整,适当考虑投资有潜力上市和有望成为龙头企业的成长期和后期企业。”

同时,宋高广和刘道志均强调,企业上市门槛降低并非意味着投资机构的投资难度降低。“前两年大家普遍有这样的心态:认为一旦上市,这家企业就成功了。实际上,上市只是融资渠道拓宽,并不是判断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注册制下,企业价值交由市场判断,市场机制会淘汰掉不合格的企业。因此,注册制下,投资机构更应该“回归价值投资”,投出真正有价值的企业,才能收获可观的回报率。

标签: 创业板注册制已询问企业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