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新媒体品牌重磅推出
从13号展棚东口一进来,就可看到以白色为基色的京报集团展区,简洁大方。门楣上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几个大字让人倍感亲切。悠悠数十载,这两个由毛主席亲自书写的报头,每日印在报纸上,陪伴着北京人的生活,记录着北京城的变迁。两份报头右侧,三个闪亮的小方块如同手机里的图标,它们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三个重点新媒体品牌——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艺绽。
一个展区门楣,透露出的信息很多。面对移动化大潮,京报集团全面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就在去年,集团开启了60多年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生产关系变革,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报纸为中心的新闻生产模式、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
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为基础,以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艺绽为代表,集团旗下还有京报网、北京日报微博微信、北京晚报微博微信、北晚新视觉、识政、长安观察、都视频、京直播、光影记忆等多个新媒体品牌,以及头条号、百家号等平台号,丰富的发布端口形成“2+3+X”传播矩阵,初步构建起“全链条生产、全平台发布、全媒体呈现”的立体化传播格局。北京日报全媒体传播矩阵,每天通过网络连接起逾1.2亿庞大的读者和用户群体。2020年上半年,北京日报全媒体矩阵阅读总量达185.35亿次,平均每日阅读量超过1亿次,同比增长超100%。
报纸编辑记者转型做主播
内容生产是媒体之本。在京报集团展区,参观者可以领略到多种多样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产品。高4米、直径1米多的瀑布流上,共计230余个报纸经典版样和100幅新媒体发布端口的截图滚动播放。
巨大的滑屏墙上,则有报纸品牌版面、品牌栏目和其对应的新媒体产品呈现。参观者在触摸屏上选择《北京日报》2020年8月24日的“北京扶贫报告特刊”,就可以看到四段与之相关的视频新闻自动弹出。这些视频分别拍摄于内蒙古通辽、乌兰察布和西藏拉萨等地。而点击《北京日报》的著名评论版“七日谈”,触摸屏上又会自动弹出系列视频评论节目“新闻我来说”。《北京日报》品牌版面理论版,也有对应的新媒体产品——微纪录片《解码中国》……京报集团的编辑记者们,扛起摄像机、拿起话筒、展开电脑,从过去的“一支笔”向能写稿、能拍摄、能剪辑、能直播的全媒体人才转型,真正做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
AR眼镜让采访过程“所见即所得”
辅助新闻采编转型的利器,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科技公司研发的AR融媒体智能眼镜也在现场展出。眼镜视角可达21度,镜身重量仅为33.4克,与普通眼镜相差无几。这款眼镜还集采集、编辑、分发于一体,具有实时现场视频连线、直播、人脸识别、同声传译、语音识别等功能,能充分适应全媒体采编的需求。在今年北京市两会、全国两会上,它已经投入使用,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这款产品也是京报集团首次尝试进入融媒科技领域,在提升主流媒体市场竞争力方面做出新尝试。
一间小小的音频节目制作间,为许多参观者提供了体验乐趣。对着话筒读一条新闻,在音频操作台上增加适当的音效,生成的音频产品就可以在天猫精灵里听到。很多人都不相信,京报集团也如同广播电台一样,可以制作播出音频节目。
其实,就在服贸会开幕前几天,北京日报客户端新上线了“纸上听”频道,推出了新闻早餐、新闻我来说、北京最新鲜、夜读、新轩书场共5档精选栏目。京报集团的音频产品始于2019年8月在天猫精灵早间时段推出的《音频早餐》,上线一年来,该产品用户数量已突破1000万,成为与天猫精灵合作媒体中业绩最出色的节目之一。
新老读者拍铅版发朋友圈
来参观媒体融合展区的观众众多,老报人、老读者惊叹于新闻生产的大变革,年轻人好奇于传统报纸生产方式的部分场景还原。现场展出的两块厚重铅版,就吸引了许多人拍照留念。这两块铅版上的内容,分别是《北京日报》1989年12月30日第1版和《北京晚报》1990年12月16日第1版,它们是两张报纸最后一天使用铅字排版的模板,也是报纸生产从“铅与火”时代迈向“光与电”激光电子排版时代的见证。原本,它们一直展示于北京日报办公大楼的一层大厅,为了此次展会特地来到了现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创刊号的复制品,也彰显着历史的厚重。
标签: “颠覆”读者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