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不仅仅是庄稼,更是我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累累硕果。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是吉林的一大优势,也是吉林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要发挥自然条件好、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技术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时再次强调,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以此为开端,吉林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开启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位统筹、全盘谋划、创新探索、务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迎来快速提升、整体跨越的历史时期。
稳产能,增效益,推进产业体系加速转型融合
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是全国粮食核心产区,42个县份有32个是产粮大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位举足轻重。目前,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7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单产等指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做到“三个不能、一个绝不能”。即,重农抓粮、稳粮保供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个目标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个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从稳政策、稳面积、防灾害上入手,做到领导精力不转移、工作力度不减弱、执行政策不走样。
扎实推进“菜篮子”供给能力建设。畜产品、果蔬是“菜篮子”稳不稳的关键,既关乎民生,又关乎宏观经济运行。畜牧业呈现出从量的提升迈向质的飞跃的喜人态势,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惊人蜕变,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153.9万头、590.2万头、795.2万只和6.62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1.8万吨、121.5万吨和39.9万吨。狠抓园艺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稳定露地蔬菜生产面积。冬季“菜篮子”生产保障基地、北方优质夏菜南运基地、长白山山野菜基地和长春、吉林现代都市农业圈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园艺特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果蔬菌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粮食大省优势,立足“接二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突出重点产粮大县,用足用好农产品加工业缴纳增值税省级分成奖补、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用地、降低农产品加工业用电成本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2019年加工企业发展到6512户,销售收入增长5%以上。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4户和576户,同比增长15%和9%。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带动农民就业增收。2019年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90万以上,辐射种植业基地3450万亩,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5个,专业村镇817个。打造产业融合新载体。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2个、国家级产业强镇6个,支持39个市县建设仓储物流保鲜项目,提高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依托农村三产融合先导区、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中力量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区。
强基础、重科技,推进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强化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吉林省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根本点,打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拿硬招,破难题,探索吉林模式,趟出吉林路子。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全省共有高标准农田3230万亩,其中近几年新建的超过800万亩。工作推进上重点实施“两优先、一行动”。优先在“两区”范围内,优先在黄金玉米带、优势水稻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百乡千万”建设行动,选择100个以上的乡(镇),每乡建设1—2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形成沃野平畴、旱涝稳产、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1000万亩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到2025年建成50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遇洪能防,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
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我省坚持以农业现代化需求为导向,在良种、良法上下功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下乡进村,形成常态化科技特派员机制,集成科技、信息、资金等要素投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最大增产潜力。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100%。今年上半年新审定农作物品种255个,农作物自主创新良种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谋划推进公主岭种业小镇、科腾种业小镇建设。推广普及新技术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主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34项。建立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5个,示范推广64.9万亩。推广生物防治技术200万亩,落实水稻飞防作业示范面积1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组织开展远程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2%,位居粮食主产省第2位,今后还要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90%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抓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示范推广农机新装备,重点扶持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新型农机发展。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适宜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和设施园艺等先进实用机具和技术。提升农机生产水平,提高农机装备生产能力。
突出农业信息化引领。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武装,给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完善省级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梅花鹿人参食用菌单品大数据、农村经营主体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全面整合汇聚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实现全省数字农业资源“一张图”。
活主体、上规模,推进经营体系加速创新突破
坚持用创新的办法、改革的办法,育主体,强素质,重服务,促规模,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搭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壮阔舞台。
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卢伟合作社考察时指出,合作社的路子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探索。你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社发展道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义。这是对我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肯定,也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6万户。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全面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因地制宜确定评定标准和程序,切实增强家庭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首批开展榆树、双阳、九台、公主岭、伊通、东辽、通榆、靖宇、敦化、梅河口等10个县(市、区)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试点,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规模,整县推进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提升。组织建立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231”工程,每年组织国外培训100人,省外培训2000人,省内培训3万人,冬春科技大培训100万人以上。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实训基地。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工和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每年培训1.8万人以上,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发展区域性农业生产服务联盟,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生产服务。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同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服务,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应用智能化统计分析手段,引导和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吹响第一声号角开始,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脚步从未停歇。吉林省正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瞄准三大体系建设,谱写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标签: 建设现代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