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不能马虎 望媒体对可能的后果三思

2021-06-01 16:10:55

新闻要真实,不言而喻。然而假新闻总是层出不穷,5月2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关于“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又是一例。据《人民日报》记者报道,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逝世。但在上午11时左右,CGTN就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由于CGTN是中央媒体,且中英文稿同时发出,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有较强的公信力。于是较多的其他官方媒体以及很多自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发布假新闻与证实是假新闻,短短的时间差内,迅速引发舆论动荡,随后是一片对CGTN的声讨。CGTN做了道歉,可是传播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

CGTN没有就假新闻如何炮制的做出解释,而该台2016年12月31日成立之时则宣称:“旨在为全球受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讯和丰富的视听服务。”眼下应该践行自己的诺言,做出解释和向社会交代如何实实在在地落实自己对社会的承诺。

那些迅速跟进的媒体,同样要检讨为什么盲目跟进,自己不去独立核实?现在各种信息联络渠道很发达,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秘书处等,哪个不能问一句呢?转发假新闻超过一定数量,同样是触犯法律的。新闻教学中常讲的一个案例是:美国有个老太太活着,结果被媒体报道她死了,于是老太太状告媒体,获赔天文数字。一个本来属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事情,有可能转而成为新闻法治的事情,望媒体对可能的后果三思。

如今是社交媒体时代,发布的新闻一旦有假,可能瞬间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弹,造成舆情翻车。丢脸的不仅是媒体本身,甚至可能是其代表的国家。

关于新闻的获得、核实、表达,都有职业规范。凡发生假新闻,问题都在于这样的情形:为了抢时效、蹭流量,不遵循必要的采访规则。可能新闻源少到只有一个,偏听偏信,甚至根本没有新闻源,仅是记者自己的推测;即使采访了,找到的也不是当事人,没有旁证。对那些无可证实的事实、取证不当的事实、证据存疑的事实都要十分警惕,才能够保障新闻基本真实。要永远记住,所有人都有软弱的一面,他们都希望掩饰自己软弱的一面;哪里有软弱,哪里就有谎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具体说来,谈得最多的就是真实。他要求媒体做到“时度效”,但“时”的前提是,“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我们做到了吗?他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虚假是新闻的天敌。新闻的真实性容不得一丁点马虎,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这些要求一点也不苛刻,而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职责。

标签: 真实性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