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2021-11-16 11:21:13

年来,广县大力实施强基固本、经济提速、环境整治、治理优化“四项工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全县169个行政村共确定集体经济项目397个、成规模产业扶贫基地2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1.8%。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通过包联结对帮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等措施,3年来,该县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0个,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班子“软”、活动阵地“弱”、规章制度“散”、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组织基础。

坚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原则,该县169个村圆满完成“两委”换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100%,大专学历以上支部书记占到33.7%,班子年龄、学历等结构明显优化,力量明显增强。要发展人才不可少,年来,该县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加大农村知识型、创业型、服务型“三类人才”发现培育力度,建立3500余人的乡镇人才库,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1300余人次。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该县坚持“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强弱联合、共同富裕”总体思路,明确“股份合作、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物业经济、发展服务增收项目”四种模式,确保2021年全县16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突破5万元。到2025年全县16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整体突破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变资产,组织开展农村清产核资专项行动回头看,通过“四议两公开”、第三方评估资产价值、全民决议等程序,共清理登记机动地、坑塘、沟渠等资产2900余宗,面积7400余亩。

加快资金变股金,整合财政资金入股集体项目,增加集体经济项目体量,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县37个村成立菌菇合作社,联建菌菇大棚,实现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受益。加快农民变股民,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生产经营设施等投资入股,享受发展红利,全县共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44万人。

发展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坚持组织化推动、集团化运营、多元化发展,整合全县产业、项目、资金等要素向集体经济倾斜,探索实施旅游产业、企地合作、扶贫开发等8种发展路径,培育发展赤松茸种植、靶向蛋鸡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共成立镇级集体经济服务中心7个,建成合作组织169家,农民合作社296家。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3%,带动就业4800余人。

提升乡村宜居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全力推进20个方面84项重点实事。硬化农村街巷51.9万余方米,建设农村公路25.3公里,全国“四好农村路”省级评审排名第一;5G基站覆盖全县13个人口密集区域;新增村庄体育健身场地40处;70户抗震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69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狠抓生态环境整治。该县把生态美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厕所改造和污水管控。今年以来,累计完成5422座厕所改造任务和100个村庄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坚持“水网、路网、林网”一体推进,利用引黄入冀补淀主渠道过境优势,谋划实施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绿水环绕、水绿交织的水美乡村、水美田园。今年累计整理河道95公里,植树造林3050亩,道路、水岸绿化率100%。

同时,广县充分发挥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建立拓展村级“讲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各村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示范岗”,建立“1+10”联户制度,在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一线展现先锋形象,带动群众攻坚克难。全县169个村全部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自治体系,完善了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实行“阳光村务”。今年以来,通过“四议两公开”机制决策村内重要事项420余件。

(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赵辉 郝庆玲 武小凯)

标签: 乡村治理 集体经济 财政资金 持续发展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