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个基金经理预先有明确的、严格的、完整的、准确的执行

2020-09-08 15:29:29

上周末至本周一,连续多个采访,都是关于同业“踩踏”----某公司高管严厉“斥责”某基金经理的。其实,某人已经自我感觉有“葡萄好酸之嫌”,现在,在多个媒体的追问之下,大家好像都有同感。

一、何必事后诸葛亮。如果在该基金净值前期表现良好的时候,有关方面予以质疑、谴责,然后在当下被市场波动短期验证,倒是呵呵。现在这样,我们大家是否都可以仔细看看该公司旗下自己基金的过往投资运作情况呢?

二、相煎何太急。跨公司之间的公开批评,是否有刻意贬低同行之嫌呢?是不是属于之前基金营销宣传中监管所明令禁止的行为呢?当然,此次的声音,不是由公司品牌营销部门发出的。但,这样是否合适呢?

三、契约遵守度。这是我多年来在研究基金时一直坚守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04年在《中国证券报》撰写以我名字命名的专栏“新品导航”开始,我就始终坚持学习、研读每只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尤其是其中“基金的投资”这个核心章节。所有的投资,只要是在基金契约预先所圈定的投资范围之内,就是合规的,任何一家规范运作的基金公司,在后台风控方面,都预先有明确的、严格的、完整的、准确的执行。

四、投资风格。这既可以表现在资产配置方面,也可以表现在交易策略方面,具体如何做?看基金经理自身。对于前者,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对于后者,既可以长线,也可以短线。研究季报等,可以知晓相关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看看他的文章、访谈、直播等,也可以知道一些。一大桌满汉全席,您是每样菜都吃一口呢?还是只吃自己喜欢的少数几样?您是狼吞虎咽呢?还是细嚼慢咽呢?吃饱即可。

五、业绩为王!业绩,即有看短期的,也有看长期的,但最好是长期,这是监管的要求。今天的这个网红话题,似乎就是短期的业绩与风格。我突然有个想法:涉事双方的基金经理,是否可以对赌一下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业绩呢?普通基民,可能会对短期业绩或喜或悲,情绪跌宕;专业人士,何必呢?如果你们敢打赌,我就各申购一些,持有,直到你们之中有一个人举手。

六、定量评价与定性研究。选基金,初选时,偏重定量;复选时,偏重定性。关于定性,具体来看,包括基金经理的方方面面,如投资风格,这一切,可以通过其过往的季报等来做很多研究。

七、优化持有体验。这是一个开始逐渐被公募基金接受的观点,即尽量熨平波动,为此,有四个因素需要考虑:(一)基础市场行情的波动。(二)基金的产品设计、运作情况,如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具有偏股特点的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前两者,基金契约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后两者,必须借助季报等进行研究。(三)集中度。对于上述四小类基金,都需要根据季报等进行很多的研究。(四)基金经理和基民分别有各自的责任。

八、基础市场行情的结构性特征正日益强化。创业板市场近期的日成交金额占到了全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基金经理在投资运作的时候,是集中,还是分散,只要合规,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投资者,做好事前的研究,很有必要。其它的,无论何方,事后诸葛亮,大可不必。

标签: 就买一个基金经理的基金好吗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