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在经济的多个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今日本报围绕用电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新消费市场复苏、稳外贸进展等方面予以解读,以飨读者。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被视为经济运行尤其是制造业运行“晴雨表”的用电指标更是上涨劲头十足,而与基建和新基建密切相关的钢材指标也显示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
新兴产业拉动用电量增长
进入三季度,用电量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8月份用电量指标,且数据突出。其中,甘肃省工信厅发布数据显示,8月当月,甘肃省全社会用电量118.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1%,环比7月增长1.19%,1月份至8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88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杨晶表示,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用电量指标显示出经济的韧性和发展的活力。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新兴领域用电量高速增长,经济新动能快速发展壮大;二是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持续回升,“经济内循环”正在加速构建;三是西部地区用电领涨全国,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顺利起步。
对于用电量持续上涨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其中江南、江淮、江汉等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有所增加。另外用电量上升还源于:一是服务业加快恢复;二是基建项目落地加快,带动建材、钢铁、有色等传统高能耗行业较快增长;三是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逆势增长。新兴产业的用电需求不逊于建材、钢铁等传统高能耗行业,有效拉动用电量增长。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8月份多地发布的用电量情况来看,增速有所回升或降幅收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虽然外部需求复苏仍显乏力,但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各项经济活力逐步恢复,带动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率先恢复正增长。二是“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用电量增势明显助推8月份用电量加快增长。三是夏季高温天气和异常天气增多,从而带动用电量提升。
钢铁产量持续增长
除用电量外,进入8月份,钢铁的产量和用量也持续走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376.22万吨、生铁2118.52万吨、钢材2412.99万吨、焦炭357.01万吨。平均日产,粗钢216.02万吨,环比减少0.04%、同比增长7.16%;生铁192.59万吨,环比增长1.03%、同比增长6.20%;钢材219.36万吨,环比增长6.08%、同比增长10.04%。
此外,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钢材进口1218.9万吨,增加59.6%。
叶银丹表示,数据印证了今年以来基建补短板领域项目储备增多、基建相关资金加速到位、基建项目加快落地的情况。近期钢材成交、水泥出货率等高频指标,基建投资需求仍在加速释放。
对于四季度经济增速情况,徐光瑞表示,四季度,我国经济有望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首先,从宏观上看,各项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继续聚焦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其次,将更加突出和依靠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行业上继续发力数字经济、服务经济、“新基建”、智能制造等,区域上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第三,将继续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国内大循环。
“今年发改委项目申报、地方重大项目计划、新基建等项目明显增多。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重点关注部分东、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叶银丹表示。
标签: 经济中的投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