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箭航天全球争夺的焦点也由陆地转向了太空

2020-11-05 10:14:11

那么在这个时代中,中国航天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世界航天史回顾

这里就不得不提那句“鹰酱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摸着鹰酱过河”的玩笑话,虽是玩笑,却也一定程度概括了咱们这几十年科技发展的大体思路。

不过摸了几十年,鹰酱会被摸秃噜头吗?万一秃了,往后的路可咋整?

嗯,这是个好问题!

小鲸来带大家从头说起。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把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泼尼克”送入了地球同步轨道。

美国紧随其后,在1958年1月31日,通过“朱诺1号”火箭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入太空。

在人类开启探索太空的征程之时,全球争夺的焦点也由陆地转向了太空。

反观中国这边呢:

咱们在1970年4月24日,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咱们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同时也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5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

到了80年代,美国政府无力为高额的航天活动买单,但又不想放弃太空探索,于是就开始允许民营企业涉足火箭发射业务。

这刺激了一批民营企业集中涌入火箭发射领域,其中就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用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等等。

这批追求商业利益的民营公司,为美国火箭领域带来了新血液,推动着美国商业航天的演进,也为后来的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民营航天发展

2015年SpaceX首次实现可回收火箭技术,火箭垂直回收可以算是航天领域里的一项技术革新。

一方面助推器的复用可以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另一方面的收益则是大大提高了太空探索的频率,同时也开启商业航天的全新纪元。

世界各地的小伙伴看到这个消息后,不禁感慨:哟!这样也可以呀!俺们也要弄!于是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民营航天企业。

其中也包括咱们:

国内的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星河动力,九州云箭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相继成立。

2019年7月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1号成功发射!这个火箭直径1.4米,长20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300公斤。

此次发射迎来了中国民营航天的“三个首次”: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以及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和视频回传。

星际荣耀也成为了除美国以外,全球第一家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公司。当时,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庆祝咱们这次的成功发射!

可以说在以民营力量为特征的新一轮航天机会中,中国并没有缺席。

星座大战

后来又由于通信、遥感需求爆发,新一轮星座大战也开始了。

美国的SpaceX推出了42000颗的星链计划,而咱们这边呢,天仪研究院的Wi-Fi星座包含288颗卫星;九天微星的物联网星座包含800颗卫星。

为啥要搞这么多卫星呢?

其实呢,按现有国际规则,卫星频率由国际电信联盟统一分配:先到先得,占一份少一份;它和水、石油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当年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中,就有各国对频率的较劲,比如美国GPS导航卫星与中国北斗导航卫星。

可以说频率争夺,不仅是各种民营商业星座计划的竞争,也是各国整体航天实力的竞争。

从上面看的出来,咱们在航天领域一直跟随着美国的脚步。

也许有人会问了,咱们就闷头做,不追随它的脚步行不行?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我们来看下,牛顿是站在哪些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成就?

天文学方面有:伽利略、惠更斯。

伽利略系统地研究了物体落体运动,著名的实验就是比萨斜塔落体实验。而惠更斯于1659年,也就是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传说之前7年,也提出万有引力概念。

数学方面有:欧几里得、笛卡尔等。他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

光学方面有胡克、开普勒等。他们为牛顿后来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的发明提供了理论支撑。

所以你看:正是因为有了前人栽树,牛顿才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

那么同样,有美国当灯塔是靠谱的,因为美国已经站在山的那头了,那说明一定有路可以上去。

而咱们搞科研,其实就跟程序猿写代码一样。首先咱们要定个目标,然后拆分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各个击破。

看起来简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科研人才。

人才重要性

科研人才有多重要呢?

我这里举个例子来说:

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先后六次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但事实上,苏联也有过自己的登月计划。

在苏联的计划中,要在1967年实现载人绕月,1968年实现载人登月。

就像美国登月需要冯布劳恩设计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一样,苏联登月也需要科罗廖夫设计完成的N-1运载火箭,可惜的是科罗廖夫1966年初就去世了,而他的继承者米申才华不如他。

所以早在1967年送上发射台的N-1火箭,直到1969年才真正点火,但是升空55秒就爆炸了,而在之后N-1火箭更是四飞四炸。

所以在N-1无望,手里的联盟7-K推力又有限的情况下,苏联就彻底放弃了登月计划。

所以你看,科技革命最重要的输赢主要是人才。

技术研发难点

这里小鲸来问下大家,你觉得技术研发到底难不难呢?

其实技术这东西吧,不好说。

为啥这么说呢?

科研其实要比交女朋友简单多了,只要你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它一定会有所回报的,至少会给出一些反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它其实就是一步步试错的阶段,小鲸总结啊,技术要成功,就要时间乘以金钱乘以人才,这三种缺一不可。

回顾咱们中国的航天历程: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020年5月5日,咱们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

同年7月31日,咱们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而到了2022年前后,咱们将建成中国天宫空间站。

这一切都离不开时间、金钱、人才这三者的紧密关联。

中美航天差距

虽然中国的航天成就和国外世界顶级仍有差距,但也是从巨大鸿沟缩小成了可追赶的状态。

举个例子,美国1967年第一次发射土星五号,总推力340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能将50吨的阿波罗飞船送到月球。

而中国目前最大的推力火箭-长征五号,推力有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有18吨,虽然说不及前者1/4,年代也差了50年。

但是要知道土星五号那是当年美苏争霸时期,美国举全国之力造出来的产物。

而美国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重型猎鹰,它的推力2280吨,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3.8吨。猎鹰9号运载火箭,它的起飞推力775吨,近地轨道载荷22.8吨。

可以看出来,咱们的长征五号与猎鹰9号运载火箭差距不是很大。

感悟

最后小鲸想说:

科技的发展,无外乎是时间、金钱、人才这三者的紧密关联。

这里面,时间跟金钱不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来看中国跟美国研发占比就知道了。

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的15%,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常年维持在5%左右,2019年猛增22.5%,首次突破6%,2020年预计8%,2025年目标15%。届时,中国研发总投入也会超过美国。

所以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的竞争。

而最近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已经回国发展了,这让咱们的筹码也增加了不少。

小鲸相信,咱们踏踏实实的在各个技术领域努力追赶国际航天先进水平,或许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当中国航天各方面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时,超俄赶美不会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标签: 蓝箭航天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