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人才竞争 数百万聘请知识产权总监

2020-12-23 09:51:23

1

公司是否值得花费数百万聘请知识产权总监

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的兴起,中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开始招募知识产权团队以保护日益增多的研发创新成果。其中有些公司内部任命技术总监来建立和管理知识产权团队。有些公司任命公司首席财务官来管理知识产权团队。还有些公司任命负责业务的总经理兼管知识产权团队。他们的观点是,知识产权管理就是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授权,所以并不值得花费那么大的力气管理和投资。

然而最近几个月来,却有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经开出年薪超200万招聘知识产权总监,比如著名的阿里巴巴,并购沃尔沃的吉利集团,菜鸟网络等。这样在业内就出现了普遍的质疑声:

公司是否值得花费数百万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总监?知识产权管理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外聘的专业知识产权机构不能做呢?内部知识产权总监的价值在哪里?不就是申请尽可能多的专利吗?

无疑,媒体界通过专利数量排名来看公司创新程度的做法司空见惯。根据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来评选知识产权管理精英的也时有发生。笔者曾经看到一个知识产权总监在入选杰出知识产权精英时提到自己在一年之内为公司申请2000件专利的业绩。然而,片面追求专利申请数量的做法令人担忧。我不是说一年内申请几千件专利绝无可能,也不是说那么多的专利一定是质量低劣滥竽充数。然而,大家都知道专利数量不等于专利质量,也知道知识产权管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图1为国内某动力电池公司的专利申请趋势。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据网上数据可考,该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16亿,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9.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2%。与此相对应的是该公司在成立的数年之内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长。

截止本文为止,该公司在中国一共持有3114件专利申请,从图2可以看出该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2312件。可以说这样的创新投入和专利申请授权比例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因此,该公司也凭借这些优异的成绩以及市占率当之无愧地入选福布斯中国企业创新榜。从外界看来,所获得的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似乎成就斐然。

然而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不仅会想,该公司在过去的三年里专利申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那么内部有多少专业人员在打理这些专利资产?专利的授权质量如何?研发投入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商业秘密是如何保护的?有没有定期对于专利资产进行审核已决定是否放弃以减少昂贵的维护费用?或者将某些专利对外授权,以增加公司的经济收益?这些专利部署分别在哪些国家,是否对应于未来的主要市场?

遗憾的是,经过分析该公司所申请的专利质量却十分令人堪忧:在众多的授权专利中,没有几件可以真正阻止竞争对手的专利!企业高层得知后十分震动,因为这么庞大的专利如果不能保护自己的创新,那么将会沦为企业的包袱甚至是负资产!因为单单一个专利家族在世界各地的申请费用和维持费用在其生命周期内高达几十万美金。可以想见单拼数量而枉顾专利质量的做法将可能会给公司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可逆转的损害。

2

事先没有风险评估导致侵权索赔

由于没有专利意识,国内某企业十年前曾在美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笔者早年在某国际知识产权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工作时,铜管制造巨头金龙集团曾经拜访公司咨询专利问题并希望能够给他们集团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其高管分享了拜访知识产权公司的缘由:他们由于没有事先进行产品侵权风险分析(FTO)就贸然进入美国市场,结果被起诉专利侵权而不得不最终支付给芬兰奥托公司8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和解的惨痛教训。故事回到2004年10月,金龙集团接到了美国一家空调制造厂GOODMEN公司的订单。当年12月,当金龙集团28个集装箱的5000吨铜管已经驶离天津口岸时,突然收到了芬兰奥托公司发来的律师函,声称金龙集团出口美国市场的铜管侵犯了其在美国的专利,要求美国客户终止从中国进口并销毁库存产品,声称要在美国海关申请禁令扣押这批产品。就在此时,代理金龙集团产品出口的美国代理商MARK公司也落井下石,声称如果金龙集团产品因涉嫌专利侵权被美国海关扣留,他们就要以未能如期交货为由,把28个集装箱货柜拍卖,冲抵赔偿。无奈之下,金龙集团接着和芬兰奥托公司进行了艰苦谈判。最终金龙集团不得不支付8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和解结案。因此,该企业希望帮助他们设置专利预警,在进入市场之前进行知识产权自由实施分析以降低或消除可能的侵权风险。

3

事先没有风险评估导致商业投资损失

而笔者所知道的另外更可笑的教训是某个企业在中国建立好其生产线并招募了工人准备生产某种化学产品,然而,在开工之前该公司法务部接到专利权人的警告函称如果敢在中国生产制造就准备诉其专利侵权。最后该公司不得不放弃之前所有的投资并放弃该商业计划。公司白白浪费了几百万的投资和时间。

4

专利撰写保护范围不当造成无法保护商业产品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国外的企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都申请了系列专利来保护其核心产品。该产品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内应用很广,年销售高达数十亿。该专利申请在欧洲最终获得了授权。然而不幸的是,后来经过技术经理的确认,该授权的专利范围竟然排除了目前公司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那就意味着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在欧洲制造和销售这个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产品而不会落入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因此,所有不看专利范围保护多宽是否可以保护商业产品而片面强调有多少专利授权的做法都是耍流氓。

还有些化学材料公司在申请专利时,没有经过足够的试验找到所可以获得的最大保护范围边界而导致竞争对手通过回避设计绕过专利的案例屡见不鲜。法律上也给与了公众合法绕过专利的权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第57条规定:“权利要求采用数值范围特征的,权利人主张与其不同的数值特征属于等同特征的,一般不予支持。但该不同的数值特征属于申请日后出现的技术内容的除外”。这就意味着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比如其中的一个成分含量范围在2%-10%之间,如果你能多一些试验发现最高可以到15%也是可以实现发明的技术效果。那么在申请专利时发明人应该尽量去来提供15%左右的数据来证明可以实现发明目的,从而扩展到15%的保护范围。否则,如果你最终获得的授权专利里要求该成分含量范围在2%-10%之间。如果竞争对手的产品该成分含量在13%,那么竞争对手就可绕过你所申请的专利而不侵犯你的专利权。因为,专利权利要求是有公示作用的。不能在申请的时候用一个窄的范围来逃避专利局的审查(需要数据支持该范围以及现有技术的限制,范围越宽越难以获得专利),然后侵权诉讼时却又使用更宽的范围主张人家侵权。这样大家申请专利时,都不用多做实验验证,最好将保护范围往宽的方向说就是了。或者申请专利时故意使用较窄的保护范围,以后用等同原则去扩展更大的保护范围而判定对方侵权。这样显然并不符合法理,对于公众而言也不是公平的做法。

5

专利撰写不当造成无法举证侵权

还有公司之前因为专利撰写不当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侵权时在法院无法举证的情况发生。在网上公开的数据显示,某M公司2003年09月25日申请了名称为“改进的纤维无纺织物”的PCT发明专利。专利授权公告时的首项权利要求书如下:“一种无纺纤维织物,包括以下收集的物质:设置在织物内呈C形结构的直接形成的纤维,以及具有至少15%的卷曲的人造短纤维,以直接形成的纤维重量的至少5%的量随机且彻底地分散在直接形成的纤维中,以形成一连续的、蓬松且有弹性的没有大空隙的织物结构。”竞争对手三泰公司因为涉嫌侵权被告上法庭。可惜根据网上的资料显示,该诉讼并没有最终走到法院判决的阶段。根据笔者的经验,在面对侵权举证和产品鉴定方面,在中国还没有鉴定机构能够轻易地能够举证“没有大孔隙”,“随机且彻底地分散”这些非常抽象的技术特征。所以我说,真正的专利管理人才不但要懂得知识产权相关司法解释,具备专利诉讼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帮助公司尽可能获得专利诉讼的最好结果。还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如何撰写专利来恰当的保护商业产品,否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专利即使授权但根本没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执行。

6

专利布局不当造成失去重要市场

另外,笔者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创新技术首屈一指的某日本公司在申请某些重要专利时居然遗漏美国和其他国家这些市场巨大的国家,而导致竞争对手在这些没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国家内大发其财而不用支付任何专利许可费用或者研发费用。

7

保护策略不当丧失核心技术

还有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甚至将本应采取保密措施保护的商业秘密或者技术诀窍也申请专利而扩大专利资产的规模。无疑,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两种法律工具,虽然都是用来保护公司的无形资产,但是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和后果是完全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者必须根据所涉及的技术内容、技术高度、是否容易被反向工程、是否容易获得授权等多个标准来最终衡量采用哪种保护方式方能最大化的保护公司利益。

8

知识产权文档管理失误付出惨重代价

最后的两个例子是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内部档案管理不当导致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众所周知的苹果iPad商标争议案在中国尘埃落定,最终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金买下该商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知识产权管理不当的原因导致的结果。笔者还知道某家公司本来获得了竞争对手的专利许可,但是合同上载明不挑战或者异议该专利作为许可的条件之一。结果由于档案存管的原因以及公司人员的流动,该公司知识产权部竟然不知道该专利已经获得专利许可而去无效人家的专利,结果获得的专利许可最终由于违约而导致终止,最后不得不支付额外的费用以再次获得专利权人的专利许可。

1

知识产权价值体现为公司的核心资产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技术诀窍、版权等常见形式。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具体种类在公司资产中所占的价值随着商业模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资产却在于其商标和品牌以及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截止2019年,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361亿美元。所以,可口可乐总裁曾经骄傲的说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在一夜间被烧毁,他也可以在第二天让所有工厂得到重建。另外,以创新闻名海内外的3M公司三年前专利数量突破10万件,公司的专利资产、品牌价值远远比其他有形资产比如土地、厂房、机器等值钱得多。

2

知识产权价值体现为巨额许可收入

高科技主导的公司例如高通公司其专利资产基本上占主要部分,几乎所有通讯终端制造企业每年都需要向高通支付数千万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业内被形象地称为“高通税”。高通公司在2017年的专利许可收入达到56亿美元之多。

比如国际IBM公司2017年的专利许可收入超过12亿美元。

3

知识产权价值在于带来忠实客户

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专利,就拥有了很深的护城河。客户为什么买这个企业的产品?因为这个企业有令人值得信赖的品牌,它代表着质量和可靠。客户为什么不得不买这个企业的产品。因为这个企业有专利,其他的竞争对手不能够商业化类似的产品,所以客户不得不买。这就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之一。

4

知识产权价值体现为合法排他权

由于发明了报事贴,3M公司在很多年内可以享有“合法垄断”的权利,从而在该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就报事贴单个产品而言每年为公司带来超过3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可能,所有的企业家都梦想做天下独一份的生意。企业拥有定价权,享受多年的超额利润,想想那感觉会有多爽。这就是为什么企业竞相投入研发进行创新,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滚滚的利润。当然,这里所说的合法垄断是在没有其他更早有效专利覆盖自己产品前提下的假设。

1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价值体现

与此相应的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所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专利预警制度方面也是外部机构不能替代的。事先的防范与前瞻性法律分析能够将企业的侵权风险或者商业秘密流失的风险等降到最低。例如当发生雇员离职带走公司机密资料时,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但会及时地处理个案,将公司的重大机密财产追回。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协调相关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工厂部等来帮助公司修补漏洞防范类似案件的发生。再例如,内部发明人发起职务发明报酬纠纷的诉讼,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需要会同相关领导确认诉讼对于公司的影响与战略意义,从而制定相关的诉讼策略。在诉讼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数据不能随意泄漏,另一方面要尽量确保公司的职务发明报酬政策维持有效。否则,公司将会面临系列的类似诉讼。期间,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负责整个诉讼策略和目标的实现,挑选最优秀的外部律师使得案件在预定的轨道内运行直至取得最后的目标。

(2)能够体现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者价值的另一方面是他们能够统筹协调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甚至商业团队的力量,在遇到一些重大案件的申请或者诉讼时,发挥团体作战的力量去为企业谋取最好的结果。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举例说明。有一个外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部署了一个重要的专利申请,意在保护每年几十亿美元的生意。该专利申请在全世界的主流国家和市场都获得了专利授权,唯独中国除外。外部的专利代理人也孜孜不倦的研究专利文本,在与专利局审查员做了四次的书面沟通(审查意见答复)之后,最终被专利局以不具有创造性而驳回。这使得业务部门的总经理非常担心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生产同类产品与其竞争。该企业负责知识产权的总监获悉公司愿不惜一切代价尽力获得在中国的专利授权后,立刻带领团队研究国外授权的法律文本,与企业内部技术专家就技术问题详细沟通。最终利用团队的力量分别从技术方面找到了审查员在驳回意见中所犯的对于技术误解的错误,以及审查员违反听证原则的错误,从而最终说服审查员收回其驳回意见重新审查的结果。这些案例表明,专利撰写和代理不是坐在高大明亮的办公室里就可以应付自如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协同技术专家的专长、内部法律专家的洞察,利用团队的力量去说服审查员甚至法官们从而获取满意的结果。

(3)在跨国商业运营中,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还会统筹全局,避免一个国家的专利诉讼或者专利无效影响到另一个国家的专利有效性,甚至影响已经生效的专利许可合同以及许可收益。因为现在很多的专利都是在很多国家申请和授权,而每个国家的授权标准和授权范围也不一样。但是一个国家的专利无效则有可能会导致对手在别的国家利用同样的现有技术去无效在别的国家的同族专利。除了日常审核公司的各种知识产权协议,比如联合开发协议、专利许可协议、保密协议、样品传递协议之外,更重要的角色在于推动内部形成重视知识产权的文化,并遵守各种知识产权流程,并坚定地推进整个公司的执行。比如制定公司新项目知识产权审核制度和流程。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制的制度和推行,相关部门可能由于项目紧迫、由于自己认为风险不大而试图逃避内部审查,从而给公司带来极大的被诉风险。

(4)知识产权总监懂得专利的地基本质,所以会从最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方面严控质量关。虽然很多公司聘请外部的专业代理机构负责专利撰写,但是由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外部专利代理机构不太可能将每件专利申请都“精雕细刻”。但是,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者因为深度参与业务决策以及与技术人员的密切联系,这使得他们知道哪些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而在专利的撰写还是审核方面都会不惜时间和成本地去完善核心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他们会与技术人员密切的沟通,深刻地了解该专利涉及的技术,从而能够将说明书完善到充分支持权利要求的程度。内部的专业流程也会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从专利诉讼的观点来审视所撰写的保护范围是否足以将竞争者阻挡在市场之外。换句话说,知识产权人才会为了保护公司每年数十亿的研发投入在构建庞大的专利资产时把好第一关。否则,未来聘请多么厉害的专利诉讼律师也无济于事。因为质量低劣的专利要么容易被对手无效,要么就是保护范围容易被对手绕过。

(5)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在最初的发明创造评估中,不会将本该作为商业秘密的技术拿去申请专利。建立的内部评估标准和流程使得很多不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保留在企业内部作为技术诀窍,或者做一些公开防御策略,以免竞争对手就类似技术申请专利而给自己带来障碍。当然由于不懂专利与商业秘密之间的区别,而将公司的商业秘密或者技术诀窍而申请专利的做法肯定会损害公司的利益。

(6)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会指导或者帮助研发进行专利检索。专利的应用应该贯穿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在技术创新之前,应该通过专利检索了解相关技术的现状,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样应该通过专利检索了解原有技术的不足以及跨领域的可以参考的技术手段,最后基于这两次专利检索的结果形成自己的技术方案,并基于技术细节的不同申请新的专利。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如前所述成功运用三次专利制度的规则,则最终的研发成本至少可以降低40%,研发时间可以减少60%。

(7)如果有些专利确实对自己的产品造成威胁,专利管理人才除了考虑专利无效和专利许可之外,还可能会指导相关人员进行回避设计,规避风险,甚至在产品的应用方面给与研发人员指导并部署相关专利来帮助公司未来获得客户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

除此之外,还有下列其他因素导致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价格不菲。

2

市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综合要求较高

3M公司一个法务总监曾经说过,在美国一个专利律师的收入普遍比一般律师收入高。他解释说,专利律师不但拥有法律学位,还拥有工科学位,不但需要外语流利,还需要熟悉国外某些地区的知识产权法。曾经有专利律师戏称,“我是法律界里最懂技术的人,我是技术领域内最懂法律的人”。虽然这是一个玩笑话,但是知识产权管理职位确实比其他行业要求更多,除了上述学历、外语、法律实践的积累外,还需要专利律师们不断地学习前沿技术、最新立法和最新案例。因此,在目前中国市场上,很多企业发现招聘一个优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通常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3

企业文化差异也导致薪酬差异巨大

文化制度的差异也使得很多中国民营企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寻找合适的候选人。在和一个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聊天的过程中,她反馈说同样的人才很多中国民营企业需要支付高于市场行情30-50%的代价。当谈及原因时,她说很多候选人更喜欢外企的人性化管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它们有很成熟的制度不会随意或者因为老板的喜好而解除与雇员的合同。也就是说,很多经验丰富的候选人可能听到年薪百万甚至更高的薪水会为之心动,但是同时也有在民营企业工作的顾虑:这样的高薪能够拿得多久,工作是否会开心,老板是否会尊重下属。毫无疑问,在一个文化氛围友好、企业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里,很多管理者自己也必须遵守各种制度,不能够随意对待下属甚至解雇他们。

当然,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薪酬往往与其经验、背景密切相关。某些企业确实招聘了专利代理师协助企业完成大量的专利申请,合同审核业务。但是由于经验的限制,公司遇到重大的专利诉讼,专利许可,企业并购时却无法提供所需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灵活处理疑难案件的能力。这就是为何很多外资企业面试过很多候选人之后还是选择了年薪百万甚至更高的高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1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识产权管理是非常专业的职位,需要能掌控全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方能胜任。知识产权管理专家不但需要懂技术、懂法律、懂外语,还需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用人识人的领导力。如果一个创新企业每年花费大量的研发投入,那么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总监和专家团队来管理其庞大的知识产权资产实不为过。因此,笔者就组建知识产权管理团队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仅供企业家们或者企业法务参考:

1

聘用与资产规模匹配的专业管理团队

综合以上分析,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岗位,必须任用法律意识敏锐、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甚至需要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为企业服务。因为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巨大,理应投入相称比例的资源和人才来管理这些维持企业不败地位的无形资产,比如国内化工巨头万华化学近5年研发投入超过35亿元,华为公司2018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如果不能够有效的保护这些研发投入,连竞争对手抄袭都无法制止,更遑论通过专利许可来获得经济利益了。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利润也很高,所以公司拥有庞大的专利资产来保护这些研发投入。专利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当然很高,公司也因此配备强大的知识产权专业队伍。比如很多世界五百强公司总部都拥有数百名知识产权律师以及为其提供支持的法律助理队伍以管理和执行这些无形资产。

2

聘用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总监

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总监会从公司的整体利益角度、全球保护角度、风险防范角度、从产业链以及获取未来客户的角度来布局专利,从合规的角度和商业化的角度与法务共同维护公司的利益和降低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如制定职务发明人报酬制度规章时要和法务部一起考虑劳动法的要求,比如向侵权者发送律师函时需要考虑是否对方会在当地发起不侵权确认的诉讼,在向侵权者的客户发送警告函时是否会发生不正当竞争的索赔等。比如团队撰写专利时,经验丰富的总监会要求从专利诉讼的角度去审核专利是否容易被绕过。再比如公司的风险防范流程不被遵守时,知识产权总监会通过协调和沟通来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内部研发队伍的理解而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制度的建设。

3

聘用拥有领导力的知识产权总监

知识产权管理者比如知识产权总监必须具备足够的领导力与人格魅力,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形成强大的团队。一个人穷尽所有精力,也不能将知识产权领域的所有细节全部精通,因为一个人的经验和工作机遇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管理人才一定要虚怀若谷,善于接纳和激励别人。尊重别人的专业,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才能管理好公司的无形资产。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使用得当的话,对于公司的发展大有帮助。但是一个不合适的管理者纵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仍然可能无法带领一个杰出的知识产权团队来实现协同作战的效果。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理想的知识产权总监要有具有全局意识和统领他人的能力,可以使用任何出色人才来帮助公司建立夯实密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执行办法。反之,口碑较差的知识产权总监则令业内杰出人才望风而逃,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团队为企业效劳。

4

聘用正直有良知的知识产权总监

受利益驱使或者由于外行领导内行,某些公司高级管理层需要大量的专利来邀功请赏或者作为其管理的业绩。比如一个公司的技术总监面对每年投入数十亿的研发费用而需要给董事会一个研发产出的交代。而专利的数量则是这种研发产出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适合申请专利或者应该申请专利。当领导的意志与公司的核心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良知的知识产权总监会自然会根据发明创造的本质选择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公司的无形资产, 而不是站在技术总监或者业务总监的角度来在专利申请数量或表面文章上下功夫。因此,有良知的知识产权总监不会唯利是图,也不会蒙蔽管理层,遵从自己的良知从而做出正确和专业的事情。

5

合理使用外部资源确保内部管理质量

公司每年投入数十亿的研发,但是公司的CEO或者总经理也许不能够辨别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质量和保护的力度。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外部资源定期挑选公开或授权的专利以核对专利撰写的质量也不失为一个客观中立的方法。据笔者所知,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大部分人员具有多年在世界五百强从事过知识产权管理和管理诉讼的经验。他们的使命是通过专业从事专利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来帮助一流的公司取得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这样的公司通常在获得聘用之后会花费数周时间驻扎在企业内部,根据他们与企业内部人员,比如研发,业务人员的会谈,对相关技术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深入研究,最终会给企业一个相对客观中立的质检结论或者相关建议,以便内部专业管理团队以后可以更好地掌控和改善布局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资产。

标签: 知识产权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