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压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2020-12-24 10:32:06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这颗“中国芯”,最近让全国人民都操碎了心。

在经历了核心高管、联合CEO梁孟松请辞的“人事地震”之后,紧接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接连的当头棒喝把中芯国际拖入至暗时刻。

此次被列入“清单”,意味着美国出口商再想向中芯国际出售产品,必须先拿到许可证。其中,对于生产半导体所需10纳米及以下的先进技术,将适用“推定拒绝”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出必须批准的足够理由,那么就一律否决,不予批准。

美国这次的“封杀”其实早有端倪。

早在今年9月26日,有网络媒体转发一份疑似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签发的文件。根据该文件,针对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和合资公司出口的某些产品,将受到出口管制。

尽管当时中芯国际一面否认有接到任何消息,一面重申其服务和产品从未涉及任何军事用途,与中国军方没有任何合作关系,但当靴子落地之时,它被封杀的理由依然没有任何意外——“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显然,靴子落地后,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中芯国际表示,将持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视情况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力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打压由来已久,恐怕也将旷日持久。

曾是美国星级客户

拉清单是美国惯用伎俩。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上海,全称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起初,中芯国际与美国商务部“合作愉快”。

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介绍,为了促进和中印之间的高科技贸易,美国于2007年设立VEU(ValidatedEnd-User,经验证最终用户)计划。按照规定,美国出口商在向VEU中的实体出货时,不再需要申请多个单独的传统许可证。

2007年10月,中芯国际就被列入了VEU可信赖用户最初名单。当时,全球只有5家企业获此“特权”,中芯国际方面甚至称其为“荣幸”。

2012年,美国商务部为了拓宽“许可例外授权”范围,设立了18种许可例外,其中之一是“民用最终用户”(CIV)。

CIV是针对民用最终用户交易的许可例外,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轴承、半导体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计算机、电信设备、声学系统、光学设备和材料、雷达设备、船舶系统和民用飞机发动机生产设备。

2012年正值中芯国际高速发展。当年的中国主流媒体曾写道: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芯国际也预料到美国可能以涉及军事为由对中国企业“动手动脚”,于是在2016年决定退出VEU名单,通过CIV许可例外来获得设备进口。

可随着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大打出手”,2020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政策,撤销了CIV许可例外。两个月后,中芯国际失去豁免许可。

2020年9月4日,路透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将中芯国际列入贸易黑名单。这一消息引发国内网友强烈关注,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一度达到3.4亿。

24小时之内,中芯国际就发出“严正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一直合法依规经营,并表示任何关于“中芯国际涉军”的报道均为不实新闻。

然而,“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2020年12月3日,中芯国际等4家中国企业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被列入此名单后,美国人士将被限制对中芯国际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其相关的衍生品进行交易。

中芯国际仍称,美国国防部存在对中芯国际业务与技术最终用途的根本误解,中芯国际会继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积极的交流沟通。

中芯国际此前一直被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视为“眼中钉”。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也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芯片公司。台积电不会眼睁睁看着中芯国际的“壮大”。

2003年12月,台积电针对中芯国际提起了一系列法律诉讼,指责中芯国际窃取了台积电技术专利。

最终,双方于2005年1月签署和解协议,中芯国际同意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1美元约合6.5元人民币)赔偿金。台积电有条件地撤回所有与中芯之间的法律诉讼案件。又依此和解协议,双方专利相互授权期限将至2010年12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6年8月,台积电宣布在美国加州奥克兰阿拉米达高级法院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指责后者破坏了双方在2005年达成的和解协议,继续盗用台积电的商业机密。

对此,中芯国际强烈否认指控,还因台积电以一连串的法律诉讼行动和不实不公的指控损害中芯国际的声誉,反诉台积电违反和解协议。

一位半导体产业人士说:这种相互指责的诉讼手段,搞得大家都已经有些厌烦了。

2009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阿拉米达高级法院的陪审团裁定,中芯国际违反协议不当使用商业机密,违背双方签署协议,判令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彼时的中芯国际正面临现金流缺失危机。其2009年三季度报显示,截至当年9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5亿美元,而且还背负11亿美元债务。

最终结果是再次和解: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现金及10%股份。

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说:“给10%的股权不是我们提出的,是中芯国际提出来的,我们是被动的。几个月前我被指定来负责谈和解的工作。我的观点也是尽快结束,不要一直打,对两家都不好。我们一直强调,不会介入中芯国际的运营中。我们没有要吃掉谁的意思,我们也没有进入董事会。”

从未平息的人事动荡

台积电与中芯国际在2009年11月和解后,中芯国际创始人兼CEO张汝京离职。当时有媒体分析,他的离职被认为是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的前提条件。有报道称,张汝京输了官司之后,与中芯国际的律师通电话,放声痛哭。

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他不到1岁时,父母就抱着他跟着撤退的国民党军队,从上海坐船仓皇退到了台湾。后来,他在台湾大学读书,又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29岁时,他进入德州仪器公司工作。

彼时,张忠谋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第三号人物。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学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1949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第二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1972年,张忠谋担任德州仪器副总裁,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两人先后离开德州仪器,回国创业。张忠谋在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张汝京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两人从同事变成了竞争对手。台积电是业界龙头,具有先发优势和垄断优势,中芯国际在一系列官司中不占上风是必然。

据报道,2009年和解时,台积电方面要求张汝京三年不得从事芯片业。张汝京辞职后,进入LED研发制造及LED相关应用产品领域。2018年,张汝京再次创业,在青岛创办芯恩集成电路公司。

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之后,当时有媒体称中芯国际要“改朝换代”了。

当年引进张汝京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06年被委任为中芯国际独立董事的江上舟,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稳住了局面。当时他身患癌症,每天工作在16小时以上。他曾说:“我是个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条命,哪怕豁出这半条命,也想为国家造出光刻机来。”只可惜,撑了两年后他就撒手人寰了。

接着,张汝京“身旁最最重要的副手”邱慈云出任CEO兼执行董事。邱慈云早年也在台积电工作,后追随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2017年,邱慈云由于个人原因辞职。梁孟松出任联合CEO。

梁孟松也是台积电出身,被称为“台积电先进制程的头号研发战将”,几乎参与了台积电每一代制程技术的研发工作,个人拥有专利超过450项。

2011年初,梁孟松被时任韩国三星掌门人李健熙用3倍于台积电的高薪挖走,出任三星的芯片部门技术长。

台积电将离职的梁孟松称为“叛将”,还故技重施,提出针对梁孟松的侵权诉讼,称其“泄漏台积电公司的营业秘密给三星”。随后,双方开始了长达4年的官司。

最终,梁孟松败诉,被判决到2015年12月31日前,不得以任职或其他方式继续为三星提供服务。

梁孟松自此彻底与旧东家台积电结下梁子。

2017年,梁孟松在与三星合约期满后转投台积电对手中芯国际。

就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之前不久,2016年12月,被尊称“蒋爸”的台积电二号功臣、台积电前COO蒋尚义也举家来到大陆,出任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据媒体报道,蒋尚义在中芯国际并没有掌握太大的话语权,在2019年6月以“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为由结束了任期。

中芯国际现任董事长周子学曾表示,有观点指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10%要靠钱、30%靠人、60%靠技术,而在他看来,半导体行业100%是要靠人。

蒋尚义离开后仅1年多,周子学又把他挖了回来。12月15日,中芯国际召开临时董事会,会上宣布委任蒋尚义为公司第二类执行董事、董事会副董事长及战略委员会成员,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

这下惹怒了梁孟松,他不仅在当日对蒋尚义的入职无理由投下弃权票,更是在董事会上当场递交辞呈。据报道,公司决定让蒋尚义来担任副董事长一职时并没有提前知会梁孟松。

作为CEO居然对于公司高层变动一无所知,梁孟松愤而提出辞职。

梁孟松称,从2017年至今的3年多的时间里,他把中芯国际的圆晶代工工艺从28纳米制程直接推到了7纳米的境界,提升了中芯国际5个世代的工艺,N+1芯片的成功研发也是自己三年多几乎没有休息,和其他两千多名工程师共同奋战的战果。

“我深深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我觉得,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我可以暂时安心休息片刻。”

在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之后,中芯国际的公告中,“副董事长蒋尚义、联合CEO梁孟松”仍赫然在列。公司对外称,其最高管理层人事变动“以公司发布公告为准”。

在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承载了中国在芯片制造环节打破美国封锁希望的中芯国际,用什么方法保持上下“一条心”度过难关,是个考验智慧的问题。

标签: 中芯国际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