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电视广告,近年流行起来的微信私域营销成为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媒体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里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2.9万余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1.9亿元。
与其他假冒伪劣相比,假医生更为可恶。因为,其轻则耽误患者治疗,重则直接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线下的假医生比较容易识破,公众对于江湖骗子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免疫力,而且监管部门也便于查处。但像微信朋友圈这种网络私域,容易沦为灰色地带,因为朋友圈具有私密性,只有“好友”才能看到。
假神医们正变得越来越狡猾,乃至衍生出黑色产业链。比如,一位隔空问诊的“老中医”,竟然让近3000人上当破财,涉案金额600余万元,其背后是一个诈骗团伙。作为团伙负责人的罗某,为成员注册微信、统一使用虚构昵称“许某怀”及头像,由专人负责在网上发布广告诱骗被害人添加微信号。之后,由丁某等14人分别以虚构的中医世家传承人“许某怀”本人或其学生名义,根据“话术”模板,诱骗患者高价购买“排毒贴”等产品。可以看出,这早已是不单纯的利用概率,其团伙作案及流水线式操作,很容易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
连电诈团伙也改行充当微信里的“假医生”,更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武汉某公司本来是个电话诈骗团伙,2017年1月,其法定代表人谈某“认为以拨打电话的方式诈骗风险大,决定转型”为假医生。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有40人进入公司当销售员,全部以“田氏补肾方中药世家传人田乐乐”的身份,通过微信与患者交流,销售“田氏补肾方”。这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也最终被认定为诈骗罪。
对于这些向病人伸出黑手的“微信假神医”必须挥起刑责利剑,将其彻底铲除。就在今年3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刚刚通过互联网法庭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假医生案件,魏某等27名被告人涉嫌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团伙通过购买获取糖尿病患者的个人信息,或将微信二维码植入广告,添加微信患者后,假冒同仁堂健康指导老师或医师,将低价购进的食品或保健品假冒成药品,诱骗患者高价购买,骗取人民币多达三千余万元。
追责要从重,更须从严,特别是要提高对微信私域流量的监管水平。当前已进入互联网社会,监管部门不能总是落在违法犯罪分子后面。同时,也要明确平台责任,使其真正尽到管理之责,不能让假医生们把朋友圈当成法外之地。当然,广大网民也要打起精神来,注意鉴别你的微信中哪些是真朋友,那些是假医生,不可鱼目混珠,该删的还是早点删了吧。
标签: 假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