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收获了第一个“千万级”专利应用横向科研合同

2021-05-25 16:30: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通信系主任李金新是校内公认的技术大牛。他设计的智能小厨房外形像一个小冰箱,只需要轻松扫码就能拿到热乎乎的饭菜。然而,年近60岁的李金新,职称仍是副教授。

近年来,多个部委联合开展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单位表示,破“四唯”后立什么是个问题。

比如,就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职称晋升的考核体系而言,面对“僧多粥少”的职称评聘局面,一些教师在高校从事成果转化工作,他们的晋升之路尤为漫长。如何打破这层“天花板”顺利晋升呢?

认可的是人,不是职称

1990年,还在华南理工大学当讲师的汪晓军已经开始将自己的专业与市场结合,一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8年,汪晓军获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19年,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实现印染废水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于染色的方法,使印染废水达到近零排放,为学校收获了第一个“千万级”专利应用横向科研合同。

回顾自己30年来走过的成果转化之路,汪晓军感慨道:“相对而言,发论文还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的。”

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一项成果研发出来后,能否成功实现转化,往往不只是技术说了算,更多由市场来决定,包括市场认可、开辟、营销等诸多因素。

“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相比专门做科研或教学的教师,不应有高低之分,因为两者的评价标准并不相同,应该为其设立专门的评聘通道。”李金新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李金新看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研究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判断力、将技术转换成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全面了解市场、价格、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金新就投身无线通信工程的市场应用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成绩,随后他加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我希望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在当时,职称是高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我想当官做管理,就不会来高校。我只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把学生教好、把成果转化好。”为了“躲避”行政管理工作,李金新干脆就“躲着”职称评聘。

他坦言:“学生认可的是老师这个人,而不是职称;市场认可的是你能为对方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效益,也不看职称。”

名和利能否均沾?

有人提出,在高校开展成果转化的教师,已经在经济上获利,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副高和正高的职称呢?

对此,李金新表示,职称是一种社会认可和荣誉,教师追求职称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年轻教师,职称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资待遇。另外,在还没有市场积累时,职称是他们对外开展合作的隐性资本。

“然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评职称是比较困难的。”李金新解释道,一方面,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额标定很高,一般教师很难达到;另一方面,高校对纵向课题的重视程度往往大于面对企业的横向课题,可能做好几个横向课题的资金数额,还顶不上一个纵向课题。

虽然拥有众多科技成果转化业绩,但汪晓军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前后经历了十几年时间,成功晋升还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末华南理工大学对学校评聘体系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标准更注重实际取得的各项科研业绩。

“在高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评正高职称确实比较难,但真正在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且不是很‘自私’地悄悄转化赚钱,而是在学校设立横向科研课题,还是有望评上正高职称的。”汪晓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

“成果转化与高校密切相关,但一些高校对此还缺乏重视。高校重视招生、就业、报奖等,认为成果转化的收益归老师,跟学校没什么关系,但风险却全部由学校来担。”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技术经理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成晓建一语中的。

上海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硕告诉《中国科学报》:“对于在高校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的晋升,应该制定相对独立的政策和评聘通道,给予一定的人员比例指标,并列入高校高水平建设的具体内容,让高校管理层有动力去落实。”

他透露,目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的评价考核已有改革探索举措,部分高校出台了相应的办法,例如以成果转化到账经费的类型、多少为核心指标,作为评聘副高和正高的条件,但仍没有形成系统认识和顶层设计,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谁来评,怎么评

还有人指出,既然要做科技成果转化,就应该破釜沉舟,在高校还留职位似乎是留有“退路”。

“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李金新认为,“技术成果转化到市场上,是对社会和经济有利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干,同时将这些能力和资源反哺到学校,让学生和学校共同成长,这十分有意义。”

在他看来,教师的本职工作仍然是教学,因此,人才培养也应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考核的关键指标。

那么,科技成果转化的职称评聘还需要考量哪些因素?杨文硕指出,首先要弄清谁来评、怎么评。

他表示,“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的评价主体不应该完全在高校,应按照需求导向,以企业为主、高校为辅,形成评价和考核体系。”

“考评重点在生产力形成与否。”对于考评的内容,杨文硕提出,核心指标可以包括以成果转化进入学校的到账经费,成果产业化产生的销售合同、用户报告、销售额、利润率,以及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改进、技术迭代的证明,以及培育企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证明等。

除了考评内容,学校教授名额的严格比例限制,也是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晋升难的痛点之一。李金新说:“由于名额限制,很多符合科技成果转化晋升条件的教师可能到退休也无法获得相应职称,有关部门应该从总量聘任上进行控制。”

“然而,任何事情都很难保证绝对的公平。”汪晓军表示,“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时应该鼓励大家公开讨论,讨论过程必然伴随着争论,但只要达成共识、制定标准,就应该参照标准执行。”

标签: 成果转化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