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勘探埋藏在地下深部的油气资源,石油工人往往要背负沉重的地震检波器等设备,深入戈壁大山进行布线,采集地球物理数据。
“探测装备依赖进口、成本高,一套设备动辄千万至上亿元;设备有缆连接、传感器接入数量有限,野外作业不方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师李学良道出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设备的现状。
打破油气勘探装备国外垄断,开发小型化、便携式、低成本的“节点地震仪”,是李学良多年的心愿。
“攻艰探盲”需要技术装备
李学良曾在中海油工作,之后进入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在生产一线和科研单位的双重工作经历,让李学良对油气勘探的生产需求和科研问题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需要在野外布设检波器等设备,并采用人工地震的方式,收集勘探区的地球物理信息,分析油气藏所在的地层位置。常规地震仪都是通过缆绳连接,一个检波器可称为“一道”,一条24道的小型工勘地震仪,每道成本在1万元左右。而一套石油用的万道有缆地震仪,进口价可达上亿元。
“相对于大规模高密度调查而言,即便是万道地震仪,其检测面积也十分有限。要开展大区域调查,获取高精度地层地球物理信息,就需要重复布设检测设备,工作繁重且效率低下。”李学良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这些检测装备,用于对野外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专业软件,也一样依赖进口,且价格十分昂贵。”
随着我国浅层资源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为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开展深部找矿。记者获悉,当前油气更多向着5000米以下的深层、超深层寻找,而矿产更多向着300米以下的地层或地表难以到达的艰险盲区寻找。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攻艰探盲”,对勘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地下0~100米的空间结构,急需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进而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为城市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李学良表示:“我国一深、一浅等勘探问题十分特殊,需要发展适合解决我国特殊问题的技术装备。”
软件和硬件两手抓
在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作期间,李学良有幸参加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研发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其后来创业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打下了基础。”
2015年前后,李学良和团队瞄准深部找油找矿等问题,开发了宽频节点地震仪,实现有缆采集设备“无缆化”的突破,不仅降低了勘探装备成本,还打破了勘探装备国外垄断的局面。
“现实中,国内的一些科研成果被搁置在实验室,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这些成果如果寻找企业转化,又面临着很多技术细节需要迭代优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等问题,生产单位往往难以承担。”为此,李学良与团队决定自己创业,开发相关产品。
2017年,李学良带领团队创立了国勘数字地球(北京)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国勘数字公司),开始进行宽频节点地震仪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化工作。团队开发的系列宽频节点地震仪和三分量短周期地震台站产品,设备轻便,适合大规模、高密度部署,可广泛应用于我国能源、矿产、工程勘探等领域。
“硬件产品研制仅是一方面,更重要是要对节点地震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2020年,李学良整合了国勘数字公司和相关软件开发团队,成立北京中科深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深源),致力于“节点地震仪”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软硬结合,形成了中科深源业务的重要两翼。”李学良介绍,在硬件方面,节点地震仪已实现进口替代,且产品自主研发自主可控;自研的高精度有源力反馈宽频传感器已经在能源矿产勘探和工程勘察领域实施规模部署运用,性能指标稳定可靠。
在软件方面,由中科深源开发的“地学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可商品化应用的地学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具有大数据存储管理和地震、电磁法等云计算算法和处理软件。
“深浅”两条腿走路
在业务领域,中科深源向“一深”“一浅”两个方向拓展。一方面,中科深源持续为能源、矿产攻艰探盲提供更高精度、更便携、更低成本的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中科深源开发的地震频率成像技术,可有效解决0~500米地下空间精细探测的问题。
李学良介绍:“地震频率成像技术相当于给城市地下空间做高精度CT,不需要传统的震源激发,利用交通等产生的噪声就可实现,绿色环保,不扰民。”
“将来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我就可以实时接收四川大山里某一个节点地震仪获取的数据。”李学良表示,中科深源正在改变过去依靠工人在野外艰苦工作的局面。
记者获悉,在成都市,中科深源已经开展了5平方公里地下空间探测项目,对成都市地下空间的分层结构进行精细分析,将来可为城市规划、设计、环保提供依据。在三亚市,中科深源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开展试点工作,建立了三亚市中心城区地下100米以浅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支撑服务三亚市地下空间安全利用与管理。
取得今天的成绩对李学良而言并不容易。“创业首要考虑的是让企业活下去。”李学良期盼相关部门在鼓励科研人员创业时,有更进一步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特别是针对年轻的创业者,希望设立类似创业资助基金。
今年3月,中科深源入驻中科智汇工场。中科智汇工场是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面向中科院的成果转化基地。
“我们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指导,还需要与相关使用单位开展交流合作。”李学良表示,“通过中科智汇工场平台,我们与椭圆时空公司达成战略相合作,将他们的卫星技术和节点地震仪结合,推动产品在地灾监测应急安全方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