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入库科技型企业26371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重庆OTC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达到650家。
5月27日,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全球首个集成电子探针和X光探针的多维度多尺度表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科学重器”,超瞬态实验装置建成后将服务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中的核心科学问题。
就在5月17日,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全会决议,决定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引领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
从成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到确定“科技兴渝”战略,从制定《依靠科技振兴重庆规划纲要》到《关于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从确定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党领导下的重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为重庆的发展不断注入动力,站在“十四五”的开端,重庆上下正集中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使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加速创新资源汇聚
创新平台建设众星拱月
3D打印螺旋桨、柔性防爆毯、微纳光学产品……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重庆两江新区展馆里80多件“黑科技”产品亮相,其中仅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就带来了10多个科研成果。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从当初筹建新机构时的2个人,发展到如今已经有200多人的团队。”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说,按照“院士领衔、团队落地、属地发展”的模式,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确立了现代兵器、先进车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化和大数据、新材料5个与重庆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均由院士领衔带团队,带着项目到重庆来,现在已推进10余项科研成果在渝转化。
不止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火热建设中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吸引了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不到两年时间,入驻的高校科研院所已经推出了182项科研成果。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落地,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等创新资源加速向科学城汇聚,目前重点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278个。
从“引进”到“融入”再到“协同”,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与重庆的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重庆盯紧抓牢大数据智能化主方向,出台并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筑巢引凤、近悦远来,资源集聚成效明显。”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介绍,重庆已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91家,集聚高层次人才超过1500名。下一步,重庆还将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形成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并以此为示范,带动“一区两群”的科技创新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发展。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高起点创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高效率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重庆正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中国第一根自主轧制的钢轨、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中国第一辆吉普车、中国第一个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新中国的第一都来自重庆。
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并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面对未来,重庆正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内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微电子),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180纳米硅光工艺开发与PDK技术,发布了全球首个“紧凑模型版”硅基光电子工艺开发包(PDK),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联合微电子还计划建成12英寸高端特色工艺平台,形成硅光成套工艺、三维集成工艺、高端CIS工艺及封装测试服务能力。
近年来,重庆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重大技术项目“张榜招标”,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不断增强支撑引领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中车长客在全国率先突破交直流全自动切换核心技术,为轨道交通重庆江跳线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长安汽车开发出可兼容轿车、轿跑、SUV和MPV的纯电动车专用平台并实现了电动车超级快充;中冶赛迪首条国产重轨生产线建成投产,打破了国外供应商对重轨生产线装备市场的垄断;江增船舶突破高效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目前国内最大型号的高效率涡轮增压器——CTA170涡轮增压器;重庆理工大学原创性开发纳米时栅技术,精度、分辨率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跑水平。一批聚焦高新领域的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实施,科研攻关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重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和55.7%。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产业能级。重庆科技创新不仅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庆贡献。
壮主体优环境
打造近悦远来的热土
5月18日,注册资本金达100亿元的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专注初创期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孵化、引导、培育、上市的投资机构。
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大力培育发展优质创新主体,重庆一直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作为深耕“支付+”领域的科技创业公司,重庆微客巴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客巴巴),曾经就因为资金缺乏等问题发展困难。2017年7月中旬,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模式,解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微客巴巴成了首批“吃螃蟹”的企业,近3年,共获得126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进一步实现做大做强。
截至2021年4月底,4合作银行累计为584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8.94亿元,引导商业贷款73.98亿元。
通过大力培育发展优质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制定实施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行动方案,打造科技型企业完整培育链条,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持续开展优秀创新型企业评选,
重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努力成为创新的热土,使近者悦、远者来。
重庆围绕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孵化培育创新主体,已经建成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77家,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987家。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遴选20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上,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科研仪器设备9972台(套),打造“易智网”,建设“线上+线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乘风破浪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
面向“十四五”,重庆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主目标,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主平台,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奋力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入库科技型企业26371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重庆OTC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达到6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