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云南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新时代的云南人,正加快推进“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创新破解中国稀贵金属材料“卡脖子”难题
始建于1938年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是国内专业从事贵金属多学科领域综合性开发的科研院所,被誉为中国的“铂族摇篮”。
“依托在贵金属领域的优势和基础,我们聚焦贵金属合金材料、高效催化材料、铂族分子材料、贵金属电子浆料四大领域新材料的开发,近年来,重点进行了涵盖金、银、铂、钯、铑、铱、钌、锇8个贵金属元素的贵金属参数数据库和10余个贵金属材料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支撑数据库运行的硬件平台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所长、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陈家林告诉记者。
目前,该集团已成为云南省科技厅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牵头具体组织实施的“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的骨干企业,在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对面临“卡脖子”的新材料实施科学攻关。
“传统的新材料研发周期长、效率低,尤其是贵金属因稀缺而昂贵,新材料研发还存在‘花不起’的问题,急需破解问题的新招式。”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侯树谦说,启动于2018年的“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聚焦特色稀贵金属产业,紧紧围绕“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的战略目标,协同本土稀贵金属重点企业,联合国内外20余家单位合作展开攻关。
“项目实施以来形成的新技术,已支撑了15条生产线的新建或升级,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4.7亿元。”侯树谦介绍,目前,高纯铟、锡基阻燃剂、钛合金等材料基因智能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正根据技术路线图稳步推进。
“十三五”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云南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主力军,全面推动云南重点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了引领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高技术服务、先进制造、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猛,涌现出云内动力、贵研铂业、贝泰妮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着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研助推疫苗产业高速发展
6月9日上午,由中国医科院生物所自主研发的首批科维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从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马金铺疫苗产业基地发运上市。
这意味着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添利器,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继续扩增产能。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下,我们积极承担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任务,重点推进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中国医科院生物所党委书记游丹介绍,Ⅰ/Ⅱ期临床结果显示,科维福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接种后能够快速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全程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与抗S蛋白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96%与99.33%,能有效提供保护。所开展的交叉中和试验研究表明,该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抗体具有针对不同来源新冠流行株的交叉中和能力。
目前,中国医科院生物所在马金铺疫苗产业基地新建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已正式投入使用,科维福疫苗的产业化和扩能项目同时稳步推进,预计到年底,新冠疫苗的年产量将扩增至5亿至10亿剂,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添薪火。
“在科技扶持与创新带动下,疫苗产业已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亮点。”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阮朝奇说,目前,云南沃森生物公司mRNA新冠疫苗也正加紧推进临床研究工作。此前,“云南造”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20年1月上市,有效打破了国外对该疫苗的垄断。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拳头产品相继上市;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10余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为“十四五”疫苗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云南重点培育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阮朝奇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1241.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21.4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23%,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双翻番。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将确保达到40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科技支撑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七彩云南,鲜花绽放。这五彩缤纷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在6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3项成果,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项成果还在贵州、四川、甘肃、宁夏等10余个省区,以及缅甸、柬埔寨等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化推广,正全方位引爆这一‘美丽’产业。”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王继华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在云南,仅2018年到2019年,该成果就在27.5万亩花圃中得以推广,生产鲜切花152.1亿枝、盆花9120万盆,实现销售额156.5亿元。
与此同时,科研对花卉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围绕云南主要的花卉种类,从基因组研究到生物技术育种,以及常规杂交育种,形成了成熟的新品种选育体系。”王继华说,近年来,云南选育了超过460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数量居全国之冠。
“关键是我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建立起花卉育种创新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王继华强调说,近3年来,新技术让花卉产业新增销售额104.1亿元,新增利润24.9亿元,亩均增效超过9000元,带动了11.57万余户花农增收致富。
蔬菜、水果、茶叶、药材……除了花卉,在云南,科技还支撑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彩云之南现代农业产业兴旺、多元发展的特征正日益显现。
“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末的2055.7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598.91亿元,年均增长5.84%,由全国第十四位提升到第九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绍任自豪地说。
近年来云南省还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2018年以来,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长。“农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段绍任说。
截至2020年,云南省纳入国家目录的家庭农场共5万余户,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万余个,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40家,美国卓莓、英国海盛、澳大利亚林奇、深圳百果园、广东温氏、东方希望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云南。农产品远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农产品323.8万吨、出口额360.7亿元,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