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国智能及清洁车辆技术供应商Gaussin宣布,即将推出的下一代滑板式电动卡车平台将由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商Microvast提供电池,该平台面向重型卡车开发,有两个版本,既可以用于生产氢燃料电池车,也可以用于生产纯电动汽车。
电动滑板平台,是近来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制造领域热炒的一个概念:核心是电池和底盘一体化,类似于“滑板”结构,将电池和电动传动系统组件整齐地放置在一个相对较薄的底盘上。由于没有发动机的阻挡,理论上任何车身都可以安装在电动滑板平台上。这种不同于传统造车理念的新模式看起来潜力无穷,不仅是初创公司,就连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商也对此颇感兴趣。不过,从愿景走向整车的实际开发与制造,一切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初创公司热捧
理论上,电动滑板平台通常具有车辆的所有机械组件,包括电机、电池组、转向器、悬架等,可容纳前后或双电机动力总成,只需要在电动滑板平台上放置不同的车身架构,就可以打造不同的车型。也就是说,这种全新、可扩展的电动汽车平台,可容纳一系列不同的车辆尺寸和车身样式。这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好处似乎显而易见。
“他们不需要从头开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减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德国本特勒电动出行部门主管马可·科米尔谈到“电动驱动系统2.0”滑板平台时表示。该平台是本特勒与博世一起开发的,其中本特勒负责机械集成,包括底盘结构、电池系统、热管理、悬架等,而博世提供电气和电子组件及子系统,两家公司结合各自专长,打造出一个可扩展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该平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扩展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各种车型。
也就是说,传统车企或初创企业通过购买平台,可以大幅节省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测试时间,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添加车身和其他组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批量生产全新车型。这是一种全新的造车理念,使得恒大、富士康等“门外汉”也能顺利进军汽车业。本特勒的其中一个客户就是恒大。2019年,恒大签署协议,购买本特勒“电动驱动系统2.0”的知识产权,作为其电动汽车底盘的基础架构,该平台是恒大去年一口气推出6款新车型的底气所在。
雄心勃勃的富士康也希望通过电动滑板平台实现在汽车领域的“华丽转身”。与恒大不同的是,富士康在这里扮演的是供应商的角色。富士康在去年推出了MIH模块化电动汽车开放平台,希望将其打造成电动汽车行业的安卓系统,降低汽车行业的门槛。据了解,该平台具有很高的自由度,不仅可以兼容轿车、SUV等不同车型,还可以实现软硬件、自动驾驶等部分的灵活定制。富士康日前对外表示,到今年第四季度,将有2~3款使用富士康MIH平台的车型亮相,其中包括1款电动巴士和2款电动乘用车。
此外,已被万向集团收至麾下的Karma汽车也于去年3月宣布推出名为E-Flex的电动滑板平台。据介绍,该平台可配置出5种不同功能的底盘技术,以及多达22种不同配置和性能的产品,涵盖多种电池封装方案和电机驱动系统,主要适用于自动驾驶多功能货车、增程式卡车、日常通勤用车及高性能超级跑车等多种车型。Karma也在对外寻求与各大主机厂合作。
车企降本利器
电动滑板平台这种新理念也让传统车企颇为心动。去年年初,现代汽车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与美国初创公司Canoo合作,依托Canoo的滑板式平台架构专利,打造一款电动汽车平台,用于生产现代和起亚未来的小型乘用车。Canoo的电动滑板平台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与任何驾驶室设计搭配使用。现代汽车认为,使用这种滑板式架构可以打造一个精简和标准化的平台,此举将降低成本,减少电动汽车生产线的复杂性,使得现代和起亚能够迅速调整电动汽车生产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不过,电动滑板平台虽是一个近两年热炒的新概念,但它并不算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甚至早在100年前,当时的客车制造商会从宾利等厂商那里获得底盘,而后自行配备不同的车身,这种做法在商用车领域似乎是惯例。2002年,通用汽车将其应用在乘用车领域,推出Hy-Wire燃料电池概念车。该车的驱动和操控系统全部安装在酷似滑板的11英寸厚的底盘内,车辆的总体重心得到降低,且最大限度为乘员和行李提供了空间。
此后,特斯拉Model S采用的滑板式电池包设计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而大众集团推出的MEB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同样也具有“滑板”的特征。大众集团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该平台打造的车型,包含ID.3掀背车、ID Buzz微型巴士、斯柯达Vision E等,所有车型都采用了类似特斯拉的滑板式布置,在底盘内嵌入电池包、电机等。
MEB平台的开发让大众集团耗资巨大,因此其希望与其他车企共享平台来分摊成本,正在积极寻求客户,其中之一就是福特。福特已经签署协议,计划基于MEB平台打造纯电动车型。对于车企来说,与伙伴合作或从第三方购买平台,并不会稀释自身的品牌价值。而且,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负担得起专属电动汽车平台开发的巨额费用。例如,捷豹路虎也打算“走捷径”。今年2月,捷豹路虎确认,正在寻找外部电动汽车平台合作伙伴,从而为捷豹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提供支撑。
现实难题不少
虽然电动滑板平台热度颇高,但有一些业内人士,尤其是技术人士对此并不太认同。拜腾前首席技术官谭文韬指出,虽然电动滑板平台颇为令人心动,但不要以为客户只需简单地将车身放在别人的滑板平台上就大功告成了。客户仍需要考虑碰撞保护、加热和通风、噪声和操控性能等各方面的问题,不确定性太多了。“如果你乘坐的是一辆载人汽车,整车综合性能仍然是最重要的。”他说。最大的困难可能在于如何在电动滑板平台上整合现代化的电子电气架构。“电子电气架构非常复杂且昂贵,大多数平台共享项目通常在电子电气架构上遇到困难,而不是在机械方面。”
西班牙零件供应商海斯坦普前研发总监、现Novares风险投资公司创新总监克里斯托夫·卡泽斯指出,如何将车身与底盘有效连接,是设计电动滑板平台面临的一大主要难题。在他看来,电动滑板平台概念的兴起与初创公司急需筹集资金有关。“这是它们说服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资金的手段。”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转变态度,例如福特。福特曾在2019年以5亿美元入股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电动卡车初创公司Rivian,并计划基于Rivian的电动滑板平台,为林肯品牌打造首款纯电动SUV。不过,后来福特称,由于疫情影响,已取消这款林肯新车的开发工作。之后有消息称,一款基于Rivian平台的全新福特纯电动车型正在研发之中,对此企业方面未予置评。或许,福特已经有了别的考量。今年5月下旬,福特宣布,正在开发两个专用的电动汽车平台,一个用于全尺寸卡车和SUV,另一个用于轿车和小型SUV。
上文提到的现代汽车与Canoo的合作,似乎也不太顺利。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Canoo首席执行官托尼·阿奎拉透露,与现代汽车的交易已经结束。“我们并不想成为简单的组装者,我们希望创造知识产权。”他说。看起来,双方的诉求并不一致,Canoo也决定自己推出全新电动汽车。
谭文韬认为,商用车可能是电动滑板平台最有希望得到广泛应用的一大领域。目前,采用或推出电动滑板平台的电动卡车/货车初创公司看起来发展得还不错。Rivian正在为亚马逊开发一款电动货车,英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rrival也在为UPS快递公司开发一款电动货车。这两款车型都将于2022年推出。本特勒也在今年4月对外推出了一款专为小型货车设计的电动汽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