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降低盈亏平衡点推进电动化进程

2021-08-04 10:22:12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汽车市场需求萎缩,不少工厂一度停产,汽车厂商产销量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多家车企竞相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以抵御风险。尤其是近来愈演愈烈的芯片短缺危机,更让日本车企绷紧了弦。降低盈亏平衡点成为丰田、日产、马自达等车企最新财报季的热门话题。在不久前公布的2020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业绩报告中,日产表示,已经将其盈亏平衡点销量降至440万辆,低于疫情暴发前2018年的500万辆。也就是说,如果本财年日产全球销量高于440万辆,即可实现盈利。丰田方面也表示,在2020财年,通过削减成本等方式把盈亏平衡点销量降低几十万辆,更好地应对了疫情和芯片短缺等问题。

♦“赚钱小能手”精打细算

在销量下降和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较低的盈亏平衡点是日本汽车制造商提升利润的关键所在,也是“赚钱小能手”——丰田的法宝之一。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丰田方面就表态称,通过一系列提高生产工艺的方法,降低了盈亏平衡点。

在国际疫情肆虐的2020年4~6月,多家跨国车企均出现亏损,而丰田通过多种降本措施保持盈利。谈及在疫情肆虐下盈利的原因,丰田方面表示,他们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为盈利创造了条件。当时作为丰田社长的丰田章男就提到了降低公司盈亏平衡点一事,据了解,丰田将疫情带来的危机视作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的契机,利用疫情停工的时间,详细优化了工厂的制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将盈亏平衡点销量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降低了200万辆,他们计划下一步把盈亏平衡点销量再降低100万辆。

“我们将继续改善总体成本。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降低盈亏平衡点,为投资创造更多资源。”丰田首席财务官近健太表示,长期来看,丰田希望通过专注于整个价值链来继续降低盈亏平衡点,该公司还将寻求提高替换部件、配件、二手车和软件更新的效率。在2021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丰田计划投入创纪录的1.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用于研发,主要是为了推进电动化进程。

丰田没有透露目前其盈亏平衡点销量是多少,但其2020财年业绩颇为不错,全球销量为992万辆,营收虽然出现了9%的下滑,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0%至2.2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7亿元),并获得了8.1%的强劲营业利润率。对此,近健太表示,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后,丰田持续致力于降低成本,强化关键部件库存,确保供应链安全,这是丰田在疫情下实现盈利的根本原因。

♦“困难户”节衣缩食

正在实施“中期经营计划”的马自达也认为,只有实现更好的盈亏平衡,才能通向成功之路。马自达一直在稳步降低盈亏平衡点的销量,从2019财年的113.6万辆,减少至2020财年的101.5万辆。对于2021财年,马自达的目标是将盈亏平衡点销量降至100万辆。

马自达之所以要努力降低盈亏平衡点,与其近年来不断下滑的财报业绩不无关系。例如,2018财年马自达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净利润以及全球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营业利润大跌43%,至830亿日元,全球销量则为156万辆。到了2019财年,疫情影响在该财年最后一个季度显露了出来,最终多种因素导致马自达的营业利润进一步降至436亿日元,全球销量为142万辆。至于2020财年,中国市场的增长没能抵消全球市场的萎靡态势,马自达的营业利润再降至88亿日元,且出现了316亿日元的净亏损,全球销量为129万辆。

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马自达似乎正在“憋大招”。去年年初,马自达宣布“闭关”,2年之内不再推出重点车型,现有车型也不会进行重要改款和换代,把大部分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全新车型架构中去。为了节衣缩食,在广告投放和市场营销方面,马自达已经转向更具成本效益的数字化信息传递方式;在研发方面,马自达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面向未来,马自达正在调整产品阵容。不久前马自达社长丸本明对外宣布,到2030年,将把旗下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由此前计划的5%提升至25%。去年5月,马自达首款纯电动汽车MX-30在日本广岛工厂投产,随后登陆欧洲市场。另外,智能网联方面,去年4月底,丰田、铃木、斯巴鲁、大发和马自达宣布,共同制定下一代车载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旨在尽早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互联服务,促进通信系统的标准化。马自达还入股了丰田与软银组建的Monet自动驾驶合资公司。

据了解,马自达的5年期“中期经营计划”于2019年底对外发布,当前正在推进中,包括在独特性的产品以及客户体验上投资、降低对品牌提升无价值的支出、在新兴技术领域进行投资等,从而助力品牌和产品向上,降低成本和盈亏平衡点,以提升利润。

♦全员削减成本“进行时”

要想整体降低盈亏平衡点,削减成本也是惯用做法之一,不止丰田,本田、日产也在这么做。尤其是对于日产来说,削减成本一事就显得更为紧迫,“瘦身”也成为近两年日产的热门议题。与本土竞争对手相比,在疫情暴发之前,日产就已显露颓势,2019财年出现了67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1亿元)的净亏损。之后,疫情对汽车销售的重击、半导体芯片短缺带来的减产、原材料价格高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前沿技术研发带来的巨额支出,这一切都冲击着日产的业绩。2020财年,日产的营收下滑了两成,并出现4487亿日元的净亏损。

虽然仍在亏损,不过可以看出,日产的亏损幅度正在收窄。这主要归功于“日产NEXT”企业转型计划的稳步推进,成果之一是日产实现了超过3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削减,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据了解,日产采取了削减部分产品、关闭生产设施和控制营销支出等措施,退出了部分利润较低的市场,关闭和优化了部分工厂,同时放弃了一些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机会,进而实现全球产能削减。按计划,日产全球产能将逐步削减至540万辆。另外,在美国市场发售的全新日产Rogue和在日本市场发售的全新日产Note e-POWER作为日产全新产品阵容的一部分,上市伊始销量表现良好,为日产带来了更高收益。

销量方面,日产2020财年的全球销量为410万辆,同比下降18%。在2020财年财报中,日产指出,已经将盈亏平衡点销量由500万辆降至440万辆。日产预计,2021财年其全球销量有望达到440万辆,正好是盈亏平衡点。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那么这将是日产近3年来首次扭亏为盈。日产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出更多富有吸引力的产品,提高盈利能力和企业品牌价值,从而实现“日产NEXT”企业转型计划中,到2023财年末实现5%营业利润率的目标。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日产还计划和联盟伙伴雷诺一起采购电池。

另外,即使是没有量化盈亏平衡点目标的车企,也在大力宣传他们为削减成本而做出的努力。例如,本田称,在2020财年,该公司削减了约2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三菱汽车也在推进成本削减,裁员并缩减欧洲销售网络,减少对业绩不佳市场的投入,在当前产品销售周期结束后,有意停止在欧洲投放新车。

事实上,削减成本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惯例,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衰退,使得车企认识到降低成本以创造利润的重要性。而今,面临疫情危机和全球芯片短缺,日本车企需要进一步“瘦身”,从而使得自身更能灵活应对下一次可能到来的危机。目前的市场前景并不完全乐观。今年5月中旬,惠誉国际评级机构发布一项预测称,全球芯片短缺将使汽车制造商在今年共计损失380万辆汽车销量,进一步挤压汽车制造商的利润。近日,艾睿铂咨询机构预测,芯片短缺将使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390万辆,同时给车企造成近910亿欧元的损失,相比艾睿铂今年年初预测的亏损额翻了一番。

标签: 车企 平衡 电动化 盈亏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