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中场战事:融资、并购、上市 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2021-08-09 08:33:44

上市,这似乎是自动驾驶公司的一道坎。谁先IPO,谁就有可能存活下来,否则,自动驾驶公司极有可能在产品还没量产应用前就倒下。自去年7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有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等多家激光雷达企业宣布上市,它们试图通过上市加大融资力度,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入2021年,这股上市潮持续蔓延,先是无人驾驶卡车领域的图森未来和智加科技先后宣布上市,随后Waymo、Argo AI等Robotaxi领域的头部玩家也纷纷曝出IPO传闻。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本大战愈演愈烈。

除了IPO,自动驾驶公司今年以来融资渠道比去年畅通,不少自动驾驶公司都曝出获得巨额融资的消息。但是,越临近产业化、市场化,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也就越激烈。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自动驾驶公司却在今年不得不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自动驾驶公司成为汽车行业“吞金兽”

6月23日,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对外公布了其5月的融资信息。据了解,文远知行本轮总融资金额达3.1亿美元,由国际知名产业投资机构Alliance Ventures(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基金)战略投资。文远知行在5月宣布完成的C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和创投资、基石资本、Cypress Star、云九资本、K3 Ventures等,文远知行前期投资人CMC资本、启明创投、瓴峰资本等也继续参投。今年1月,文远知行刚刚完成3.1亿美元的B轮融资。在过去5个月时间里,文远知行完成了总额超6亿美元的融资,估值33亿美元,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6月8日,禾赛科技宣布完成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高瓴创投、小米集团、美团和中信产业基金。参与本轮融资的还有华泰美元基金,以及老股东光速中国、光速全球、启明创投等。据了解,禾赛科技原计划登陆科创板,今年1月其科创板招股书已经获得受理,拟募资20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激光雷达专属芯片、激光雷达算法研发等。但3月,禾赛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请。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禾赛已完成累计融资数亿美元,股东包括德国博世集团、百度、小米集团、美团、美国安森美半导体、光速、启明、中信产业基金等。

6月3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科技也宣布完成1.9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小米等。通过本次融资,纵目科技有望在小米智能场景应用领域展开多维度合作。

5月11日,图达通宣布公司已于日前完成了64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图达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鲍君威指出,此次融资将用于强化在中美两地的研发,以及支持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性能激光雷达量产供应链体系。

更早之前,今年2月,小马智行宣布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至此,小马智行其完成了总额为3.67亿美元的C轮融资,新投资方为文莱主权财富基金文莱投资局和CPE。去年11月,小马智行曾宣布获得2.67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旗下的科创投资平台(Teachers’Innovation Platform,TIP)领投,投后估值超过53亿美元。过去12个月内,小马智行完成总额近9亿美元的融资;成立4年来,其总融资额已超过11亿美元,投资者有投资机构,也有整车企业。

同样在今年2月,长城汽车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据悉,该轮融资由首钢基金领投,美团、高瓴创投跟投,金额达数亿元。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公司的融资事件不断被披露。据不完全统计,对外公开披露的24起融资事件涉及总融资金额高达176.4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的总额,可见今年自动驾驶行业的火热程度。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是当前的投资热点,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汽车产业又一个风口。在自动驾驶公司普遍获得资本支持的同时,头部企业的聚集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支持,这给它们继续进行技术积累、探索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那些未能抢先获得资本支持的企业,面临更大资本压力的同时,也面临被收购甚至难以为继的困境,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业的头部聚集效应。

“烧钱”快 盈利慢 自动驾驶公司资金压力大

尽管自动驾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看上去“不差钱”,但实际上,这些自动驾驶公司却很少有盈利者。创办自动驾驶公司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无论是技术研发、测试,还是人才团队的积累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的资金压力都很大。

自动驾驶虽然是一种被普遍看好的前瞻技术,但自动驾驶要想实现商业化运营存在很大难度,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还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技术积累的阶段。即使有些企业已经实现商业模式落地应用,但相比投入,营收也少得可怜,而且盈利过程非常漫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融资“续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yan Salesky就称,自动驾驶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业务。

“自动驾驶技术很多还停留在概念、研发阶段,距离产品装车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时间。”曹鹤表示。虽然自动驾驶很热,尤其是在中国,大多新车都具有一些智能网联功能,但自动驾驶公司的很多产品都未能开始大规模商业应用,也因此,很难创造营收,只能不断融资。

翊珩科技首席执行官刘文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法规等的限制,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很难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只能在景区、矿场等有限的场景内试点。寻求商业化应用成为自动驾驶公司生存的关键。宏景智驾战略和业务拓展副总裁杨武表示,对自动驾驶领域的初创企业而言,推动创新技术量产落地,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至关重要。

天瞳威视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若瑜也认为,自动驾驶企业一方面要推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争取资本的支持。这也是一些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能率先IPO的重要原因。因为商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落地可能要早于乘用车。但即使这样,商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公司资金状况也不容乐观。

图森未来的招股书显示,其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0.9万美元、71万美元、184.3万美元;而同期的成本与费用则分别为4554万美元、8799万美元、1.76亿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图森未来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28万美元、6361.9万美元、1.32亿美元;销售费用分别为108.5万美元、81.4万美元、131.3万美元;管理费用分别为1217.5万美元、2196万美元、3730万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图森未来运营亏损分别为4552.9万美元、8728万美元、1.74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4503万美元、8488万美元、1.78亿美元。虽然获得资本青睐,并成为自动驾驶全球第一股,但图森未来的盈利状况仍堪忧。没有盈利,资本压力可见一斑。而“烧钱”快、盈利慢,是自动驾驶公司的普遍现象,他们普遍都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

初创公司频被收购

一方面,自动驾驶公司被资本看好,更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个行业;另一方面,一些初创企业因为资金压力等困扰,频频被收购,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型车企,希望能通过收购初创自动驾驶公司,完成自身技术的积累,或组建自己的自动驾驶公司。

4月27日,丰田汽车在其官网宣布,其子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 Inc.已同意以5.5亿美元现金收购Lyft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Level 5。Lyft将获得2亿美元的预付款,其余3.5亿美元将在5年内支付。除了收购Level 5,Woven Planet和Lyft还签署了使用Lyft系统和fleet数据的商业协议,以提升Woven Planet计划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并加快其商业化进程。

今年3月,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通用汽车旗下Cruise正在就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Voyage(主要在退休人群社区开展自动驾驶运营)进行谈判。这位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正在进行认真讨论,但目前尚没有达成协议。如果达成协议,双方可能把Cruise的工程和软件能力与Voyage在退休社区市场的部署结合,而退休人群社区非常适合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早在去年10月,德尔福就宣布要收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nuTonomy,协议收购价格4.5亿美元,其中包括4亿美元的现金以及5000万美元的绩效回馈。nuTonomy是第一家将无人驾驶出租车交付到普通市民手里的公司,目前其已在新加坡和美国波士顿两地开始运营服务。据悉,德尔福的自动驾驶部门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名员工,而nuTonomy的收购将带来100多位新成员,其中包括7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德尔福共有100多名员工在进行自动驾驶研究,收购完成后,nuTonomy的100多名员工也将并入其中。

同样在去年,优步及Aurora Innovation宣布,优步的自动驾驶部门ATG将被AuroraInnovation收购。这笔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ATG的估值约为40亿美元,而该部门在2019年4月的估值为72.5亿美元,当时软银、Denso和丰田入股。优步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将加入Aurora Innovation董事会,并将向Aurora Innovation投资4亿美元。交易附带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优步和ATG的投资者和员工预计将拥有Aurora 40%的股份;优步将单独持有26%的股份。

自动驾驶行业迎来IPO元年

今年,自动驾驶头部企业让我们看到了曾经造车新势力的身影。抢滩一级市场,力图尽早IPO成为它们的主要诉求。在花钱如流水的自动驾驶汽车领域,“谁先上市谁先活”的游戏规则依然适用。今年有望自动驾驶将迎来IPO元年。

4月,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发行价为40美元,之前发行区间为35美元至39美元。图森未来此次发行3378.4万股,募资总额为13.5亿美元。

紧接着,5月,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智加科技(Plus),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HennessyCapitalInvestment Corp.V(以下简称HCIC V)签订了正式的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科技将成为上市公司,预计将使用“PLAV”这一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根据交易条款,合并后公司市值约为33亿美元,并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约1.5亿美元来自包括BlackRock,D.E.Shaw等国际知名基金的投资人根据交易估值对公司进行的PIPE投资,3.45亿美元来自HCIC V上市时的融资。

近日,有消息显示,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考虑今年年底前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规模约20亿美元,其确定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不是商汤科技第一次被传出IPO的消息,尽管同样未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但其正在积极谋求IPO并非空穴来风。公开资料显示,创立于2014年11月的商汤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并已在多个领域有成熟的应用。在汽车行业,凭借原创AI技术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商汤SenseAu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为智能车舱打造便捷、安全、个性化的全场景智能服务,以及为智能驾驶提供以视觉为核心、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全场景感知方案。今年上海车展上,商汤科技首次完整展示了SenseAuto智能车舱解决方案,包括DMS(驾驶员感知系统)、OMS(乘客感知系统)、无感解锁车门、虚拟行车伴侣和车内AR娱乐功能等。

6月9日,Bryan Salesky透露,Argo AI预计将在明年公开上市。Salesky表示:“我们正在积极融资,今年夏天将开始进行私募融资,然后我们期待着能在明年上市。今年的融资肯定会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金,并帮助我们继续扩大规模。”据了解,Argo AI的投资者包括福特汽车和大众,两者分别持有Argo AI 42%的股权。去年,大众完成了对总部位于匹兹堡的Argo AI的26亿美元投资,该笔投资对该公司的估值略高于70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Argo AI当前正处于技术研发的晚期阶段,该公司正在迈阿密等六个城市展开测试。

此外,外媒报道,几位知情人士透露,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即将完成与Reinvent Technology Partners Y公司的合并交易,后者是由LinkedIn(领英)联合创始人兼投资人Reid Hoffman、Zynga创始人Mark Pincus和管理合伙人Michael Thompson最新联合创办的特殊收购目的公司。

还有消息人士透露,地平线正考虑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或融资10亿美元,最早可能于今年年底上市。据悉,地平线正与上市顾问准备此次股票发行,因交易还处于商议阶段,IPO交易地点和时间等仅为初步信息。

Waymo也被曝出正在与外部投资者洽谈,拟筹集多达4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以推动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经讨论了最终上市的计划,即从母公司Alphabet分拆出来。

自动驾驶公司积极谋求上市,不仅是因为IPO能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IPO还被认为是企业实力的一种表现。Cruise方面就曾表示,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正在进行的IPO是行业实力和自动驾驶所带来机遇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应用的不断探索和推进,这个行业有望从单纯的资本“宠儿”,向最具价值的商业应用推进,尤其是在疫情等因素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的商业应用被提上日程,有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做引导,自动驾驶的前景将越来越明朗。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标签: 并购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