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西湖区数字信息产业园上班的新能源车主林先生,终于实现了“充电自由”。
“以前每天下班回家,路上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找到充电桩。”日前,西湖区数字信息产业园一期公用充电站建设完工投用后,站内配置5座120kW直流双枪充电桩,还配有站点管理员和专用休息室,完美解决了林先生的烦恼。“来上班的时候就可以把车停在这里充电,现场有管理员,既安全又方便”。
林先生上着班就解决了充电问题,张先生则在家门口就能为爱车续航。
不久前,高新区(滨江)新上线了152个专用充电桩,分别位于缤纷西苑、缤纷小区、滨安小区、滨康二苑等居民小区及交通资产综合楼、中胜大厦等企业园区。
“小区如果没有充电桩,充电还要跑去外面,就太麻烦了。”家住缤纷小区的张先生,之前因为担心充电问题迟迟不敢下手购买新能源车,“现在我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了。”
小电桩,大民生。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新能源车推广示范城市,近年来杭州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市民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为此,杭州早谋划、早起步、早行动,于2016年成立了市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牵头构建满足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高效、使用便捷、适度超前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新能源车和充电设施产业健康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5.7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超过8000个;围绕公交停保基地建设的新能源公交大巴充电站也覆盖了主城区范围。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现公用充电桩信息在线管理。
迈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时期,今年以来我市充电桩建设按下“快进键”,通过优化自用充电桩安装申请登记手续、引导充电桩企业为老旧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增建充电桩等举措,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新能源车出行提供更多保障。
截至9月底,今年全市已新建公用充电桩1360个,专用充电桩1307个,自用充电桩约2万个,总计约2.3万个。早晚交通错峰限行区域内公用充电服务半径已基本缩小至700米,进一步便利了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相关第三方报告显示,我市新能源车公用充电设施覆盖率、密度、快充桩占比等主要指标均处全国城市前列。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的思路举措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充电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新基建”的丰富内涵赋予充电设施,通过加强建设管理、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设施”,助力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