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跑山猪、苍溪猕猴桃、仁寿枇杷、牡丹江杂粮……”一个个养殖类、种植类扶贫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京东平台上出现,随着互联网电商平台新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以京东微代表的电商平台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助农扶贫的新模式。
“分红900元、土地流转费2300元、临时劳务费1000元左右,总计4200元。”这是参与京东“跑步鸡”项目的贫困户刘大爷算的一笔账,也是贵州省施秉县马溪乡每个贫困户一年多增加的收入。
这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马溪乡一个山间的一切,都同步出现在北京京东总部的“跑步鸡”数字中心。京东“跑步鸡”项目是京东集团开展的创新型电商扶贫项目,已经成功从河北武邑县复制到贵州施秉县。
而“京东跑步鸡”项目,则是缘起于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刘强东的倡议。2016年1月,在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的扶贫战略签约仪式上刘强东表示,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另一方面城里人买不到绿色安全的食品。京东以免息贷款形式支持贫困地区跑步鸡的养殖,通过支持贫困地区产业的成长,打造品牌,让城里人享受这健康安全又好吃的鸡肉,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不久,京东就启动了一个标准化生态养鸡项目——“跑步鸡”,河北省武邑县成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县,打造可复制的成功典型予以推广。施秉的基地,便是复制推广的其中一个试点。
据了解,在每10亩林地为一个区域的“跑步鸡”养殖区里,跑步鸡在养殖区内自由活动,吃的是青草、野豆子、昆虫和草籽;在每日两餐的特制食料里含有钙、磷、钾等微量元素,食料中保证不含任何兽药和激素。经过6个月左右的饲养,长到三四斤,才可以出栏。“跑步鸡乐园最大程度还原了鸡的原始生活方式,我们用按时消毒和封闭管理最大程度保障整个园区的安全规范。”京东相关负责人称。
同时,京东还会帮助贫困农户落实启动资金,并提供销售渠道。所有“跑步鸡”均由京东生鲜回收,在京东自营被售卖,其中每只鸡30元的利润分到贫困户手中。这些鸡肉往往因为口感好、品质高,一经出栏售卖,就被抢购一空。
此后,从养殖技术、加工、品牌营销、物流、技术追溯等各个环节介入,京东又推出了游水鸭、飞翔鸽、游水鱼、跑山猪等一系列绿色农特产项目,打造了京东自有扶贫品牌矩阵,推出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知名品牌,并在更多地区推广复制,不仅吸引了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又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无公害的优质产品,实现了贫困户、消费者和项目实施企业多方共赢。
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京东自2015年启动农村电商战略,过去五年京东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超5000亿元,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渠道。未来三年,京东将推出“奔富助长计划”,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跑步鸡”之所以成为京东电商扶贫的经典模式,因为它跑通了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物流系统搭建、销售终端落地等各个环节,着眼于从全产业链入手打造闭环的扶贫机制。
由此可见,京东奔富模式的核心,就是品牌化——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品牌,改变扶贫产业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以品牌来提升产品溢价,进一步增强产品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扶贫产业真正地走向市场。
早在2012年,京东就上线“扶贫特产馆”,挖掘、推广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并打造“产地IP”。以静宁苹果为例,京东在平台上线静宁扶贫馆,从电商运营培训、物流渠道建设、营销资源位等多个维度对静宁苹果销售进行全方位帮扶。由于当地果企、果农缺乏电商运营经验,京东生鲜运营团队便提供手把手的帮助,为果企果农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指导运营人员掌握美工、客服等电商运营技能,并利用大数据优势,定期反馈消费端的用户评价数据,指导他们选果、优化产品和包装,并建立品控标准。
上线10个月,静宁扶贫馆线上成交额近1000万,共售出静宁苹果及其他农产品超15万件,带动超过5000多个贫困户加入产业扶贫联合体,人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此外,京东生鲜还联合静宁县政府启动“甘肃静宁苹果-京东扶贫品牌电商节”,打造了“静宁苹果”网红品牌。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看模式。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日前在国家扶贫日系列论坛上表示:“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京东方面称,未来集团将持续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在产业发展中寻找可复制模式,并在产业扶贫方面不断探索出一条深耕产业链的新路径。
标签: 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