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多方正加紧绘制数字经济新一轮建设方案。《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十四五”产业专项规划。
近期,北京、上海、四川、浙江、湖南、福建等多地密集规划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具体增长目标,围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加紧谋划布局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加快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业内预计,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仍将大幅高于GDP增速,其规模或将首次超过40万亿元。
北京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浙江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湖北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福建将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数字经济成为多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点方向。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设定了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例如,湖南力争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四川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0%;浙江“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左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在各地日前公布的2020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中,数字经济格外亮眼。其中,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8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1%;江西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1.8%,占GDP比重30%左右;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表示,初步估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或达七成以上,2021年数字经济的增速仍将大幅高于GDP增速,其规模或将首次超过40万亿元。未来五到十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需要在政策设计、要素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婴劢表示,加快新基建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将成为地方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包括进一步夯实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力;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领域聚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化数字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农业数字化发展,围绕数字化消费新需求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
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委正在研究编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以及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十四五”产业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发展等重点工程和行动计划。
不少地方还明确将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释放大额消费潜能。其中,吉林、湖北、山西、青海、四川、安徽、辽宁、广东等地纷纷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开展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完善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具体举措。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因地制宜促消费举措亮点凸显。一是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齐头并进。各地在提出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同时,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形成新兴消费增长点;二是注重搭建消费升级平台。多地提出建设不同层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免税零售、夜间经济、便民生活圈等发展,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三是着眼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中西部地区着眼于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通过健全城乡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关利欣进一步指出,各地十分重视消费提质扩容并对消费市场充满信心,不仅将2021年的消费促进作为工作重点,而且将社零总额增速设定在较高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乘势而上追求更高目标。
付一夫也认为,这些举措涵盖了夯实基础性消费、壮大新兴消费、提振农村消费三大方面,既考虑到了传统消费升级,又顾及到了以线上消费、数字消费等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同时还囊括了优质供给欠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但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助于挖掘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消费潜力,带动各地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这些举措充分反映出地方对于提振消费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多地将社零目标设定在高于当地GDP增速水平的底气。”付一夫说。
在关利欣看来,各地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城乡消费环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将推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夯实消费“压舱石”的作用。
付一夫分析,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国民经济不断恢复以及人们消费信心和市场预期改善,2021年各地消费必然会迎来进一步的持续性恢复与增长,考虑到2020年的低基数,各地有希望完成设定的消费增长目标。
标签: 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