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变化 确立方位坐标、指明奋进方向

2021-04-06 15:06:47

用全国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9‰的农产品出口额,成为全国知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

这是新时代潍坊“三农”之变结出的沉甸甸果实。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农业要强,产业必须强,发展才有动力;农村要美,产业必须美,宜居才有底气;农民要富,产业必须旺,增收才有保障。

当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核心都是农业产业化,其本质都是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方向都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委明确要求潍坊在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实现新作为,为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重大使命、描绘了宏伟蓝图、确立了方位坐标、指明了奋进方向。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潍坊市把产业振兴作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牛鼻子”,对标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产业为基、全面振兴,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坚持城乡融合、全要素支撑,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有赚头的高效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尊严的体面职业。

三年时间,成绩斐然!

坚持以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为导向,推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优质农产品综合生产,打造“潍坊农品”吃得放心“金字招牌”,农产品供给达到新水平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

2020年,潍坊市农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元,约占全省总量的10%,已形成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种子、农机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42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49公斤以上,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41.3万公顷。

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列入全国第一批产业集群培育名录,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地,京津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2020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67.37万吨,占全省的11.6%。

拥有农机生产企业650家,拥有拖拉机17.79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35%。

细品其中数字,成绩竟如此全面、如此出众。为何?从自然禀赋讲,潍坊市南部为山区、丘陵,中部平原,北部沿海,地形地貌多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从产业发展看,围绕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积极作为,实干为先,扎实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是最真实的答案。

改革发展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也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动产业振兴,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

围绕这三大转变,潍坊市下大气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规模经营之路;下大气力提升农产品品质,走质量兴农之路;下大气力抓品牌建设,走品牌强农之路。

新型经营服务主体是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纽带,能够有效推动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合作化生产转变。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惊蛰时节,高密大牟家镇成片的良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米高为农服务中心的专家不时下地察看,他们是周边2267公顷耕地的“管家”。

“我们的服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保姆式’全托管,提供耕、种、管、收、贮一条龙服务;另一种是‘菜单式’半托管,需要啥服务就点啥。”米高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仪亮介绍,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一揽子服务任由挑选。

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土地“变零为整”谁来担当?高密规划建成了29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

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服务圈”,让土地“变零为整”,为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激活了土地效益,孕育了农业生机。

着力破解土地“如何种、谁来种”等问题,潍坊市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冷链物流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2+6”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潍坊模式”,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探索出了新路径。

“2”指的是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两种规模经营方式;“6”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型、田园综合体提升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社连结型、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流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型6种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类型。

目前,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8%。“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模式,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为“潍坊继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后,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巨大贡献”。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生产必须守住的底线。潍坊市坚持把无序的农业生产转变为标准化生产,引进国际标准、推行国家标准、研发“潍坊标准”,做到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用标准化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

潍坊市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标准生产,落实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行农产品持证上市。

走进寿光蔬菜小镇,连栋温室内一串串樱桃西红柿晶莹剔透。同样显眼的还有番茄基质栽培技术规程、设施蔬菜灌溉施肥技术通则。寿光蔬菜小镇相关负责人陈新华说:“如何建温室都有标准可依,种菜也是同样。”

在这里,“番茄穴盘嫁接育苗的技术规程”引起了记者注意,上面对育苗的基质用料、病虫害防治、成苗标准及检验、包装等都有明确要求,甚至对成苗的标准也有详细说明。

经营蔬菜育苗20多年的杨丙光给这把“尺子”点赞:“最初育苗时没有标准参考,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有了标准,育苗企业有了遵循,菜农买苗子心里也有了底。”

这种模式,彻底颠覆以往农业种植靠经验的“老黄历”,实现了高品质农产品流水线似的生产,打响了品牌,开拓了市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我们只要选择种什么品种,其他的,诸如大棚、机械、农资、技术、检测都有统一的标准,省心省力。”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菜农赵世英说,以前种菜靠经验,今年种的好,不代表明年就能种好,现在有了标准化的“护航”,蔬菜品质年年有保证。

走进寿光每一个村落,菜农的神情都是轻松的。他们不缺技术,搞不定的时候有技术员;蔬菜好卖,每个村头都有合作社的交易市场;价格公道,寿光蔬菜已成为价格风向标。

用标准化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全市上下都在积极行动。

峡山高起点起步发展有机农业,先后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成为全国“三区”共创唯一单位。

安丘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安丘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

品牌强则农业强,品牌响则产业旺。品牌化是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潍坊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印发《潍坊市农产品品牌提升方案》和果业、大姜、潍县萝卜品质提升方案,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品牌培育专项资金,以品牌创建引领产业升级。

加快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036个,绿色食品数量首次超过无公害产品。

全市形成了寿光蔬菜、昌乐西瓜、昌邑大姜、安丘大葱、青州银瓜和蜜桃、潍城和寒亭的萝卜、临朐大樱桃和山楂、诸城苹果和绿茶、高密葡萄、峡山有机蔬菜、坊子都市休闲、滨海海洋牧场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了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区域公用品牌。昌邑大姜、昌乐西瓜、寿光桂河芹菜入选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临朐山楂、青州银瓜、潍县萝卜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擦亮了优质农产品进军高端市场“金字招牌”。分别启动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潍坊农品展示交易中心,七彩庄园、优渥有机等80个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数量全省第一。

办好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寒亭萝卜节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节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认可度。

好的品牌,需要好的农产品;好的农产品,需要用好的土壤产出。这是打造“潍坊农品”吃得放心“金字招牌”的基础。

潍坊市积极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全面推广通过推广土地深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疲劳”的土地得到新生,让良田产出良品。

效果显而易见。全市化肥用量已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93%。

坚持以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构建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产业体系,聚集新要素、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高端力量、提高产业收益,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提到农业生产,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粗、累、脏,凭经验、靠力气,低效益、低收入。

然而,如今的潍坊,农业已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精致发展、由单纯种养向完整产业链、由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的转变。

如此巨变,靠的是立足优势产业,聚焦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建立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人均年收入3.5万元。10年前,村集体年收入2万多;现在,村集体年收入100万元。”这是青州弥河镇桐峪沟村的一组年收入数字对比。

桐峪沟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小山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是融合发展让这里“一地生四金”,得以振兴。

推动产业振兴,当地依托桐峪沟及周边优美生态环境打造了九龙峪田园综合体,精心培育生态游、农业游等新业态,推动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

综合体与村民签订安置合同,村民把旧村和山地流转给综合体核心项目九龙峪景区,景区在山外建设由102套联排别墅组成的新村,让村民不花一分钱住进新房。

旧村和山地,则由景区在保留原生态风貌基础上,融合现代民宿养生、休闲、生态观光等多种元素,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区。符合条件的村民还可以选择到景区管理、绿化、安保、民宿服务等岗位上班。该村也趁势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果品种植等产业。

通过这种模式,当地村民实现了通过土地流转生“租金”、务工赚“薪金”、村合作社分“股金”、乡村旅游挣“现金”的“一地生四金”。“有了景区的支撑,过去无人问律的山地,变成了每亩每年3000元左右租金的‘香饽饽’。”弥河镇赵疃管区主任杨伟光介绍说。

产业振兴既是农村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大幅度增长,更是农村产业增长模式的转换,由以往要素投入带动规模增长转向以新产业新业态为驱动的发展。

潍坊市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机械、社会服务等要素深度融合,培育一批都市农业、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功能性产业,促进乡村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蔬菜产业的代表,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培育了一大批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相关配套服务完善的产业体系。围绕蔬菜大棚建设、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服务管理、产后销售等环节,催生和聚集了大棚膜、卷帘机、保温被、化肥、育种育苗等专业生产企业,以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蔬菜加工、市场销售、流通服务和纸箱厂、包装厂等配套企业,形成了种子研发、农机装备、货款结算、价格中心、专业会展、特色旅游等全链条产业体系。

完善的产业体系为蔬菜发展提供了成本低、服务高效、竞争力强的发展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使寿光蔬菜产业具备了集群发展的优势。同时,这些产业也创造了巨大价值。据测算,相关产业年产值在260亿元左右。

生态康养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点。潍城江北仙草小镇依托铁皮石斛种植加工基地,整合银杏林海园、猕猴桃采摘园、生态蔬菜园,高标准打造融合种、医、药、养、游等新型农旅康养综合体。

都市农业一头带动乡村振兴、一头促进城市繁荣,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和旅游于一体,是新型农业发展形式。

潍坊市以多业态融合为抓手,推动国有资本主办、党支部领办、工商企业兴办,培育更多经营主体参与都市农业建设,把农业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转化为农业竞争力、农村吸引力。

国有资本主办,主要体现为高起点、大规划、大园区。寒亭滨袁农业打造“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年接待10万人次,完成666公顷海水稻种植。

村党支部领办,主要体现为“党支部+”模式,利用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提供一体化服务和产品。昌乐方山—庵上湖乡村振兴示范区,17个村走上支部领办合作社路子,共同打造集高效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山体文旅休闲产业带。

工商企业兴办,主要体现为依托技术、资金优势,打造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农牧融合的综合性园区。华安集团建设的峡山生态田园康养综合体,以“温泉”“健康食品”为核心,融合民俗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这里面,工商资本作用突出。

工商资本下乡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潍坊市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大多来自城市工商资本投入。

诸城培育的31个田园综合体、50个千亩现代农业基地,其中工商资本投资占到项目总投资的60%以上。

随着大量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这意味着,融合了一二三产业要素的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推动潍坊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潍坊市牢固树立项目化推进产业振兴理念,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在建和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4个,储备产业振兴类、绿色发展类、补短板类项目493个。

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势头强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分别达到50家、22家、25家、20家;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18个,建成绿色美丽牧场542个,成功打造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36家,有18家获评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 强,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2958家、家庭农场8949家。

如今,正大、新希望六和、伊利、仙坛、民和、龙大、大北农、双汇、汇源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潍坊市,推动正大36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新希望六和年出栏300万头生猪项目、伊利10万头奶牛牧场项目、仙坛1亿只白羽肉鸡项目、龙大50万只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民和白羽肉鸡加工项目、大北农20万只生猪项目、正大国际蔬果产业园项目、汇源果汁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其中,正大寿光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项目,将延伸寿光蔬菜产业链、提升蔬菜价值链,推动寿光蔬菜整体迈向品牌化、高端化。正大36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包含肉品、蛋品及果品深加工、中央大厨房等板块,旨在打造贯通全产业链的正大产业城。

众多大项目的落地,带来了强大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加快了潍坊市农业与国内外企业和市场的融合互动,为加快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提供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动能支撑。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主动力,打造蔬菜“种业硅谷”,建设智慧大棚,深化农技推广,加快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赋予现代技术新时代内涵,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农业现代化进程突破新高度

因为在产业化上先行一步,潍坊市在农业发展步入新时代、各地设施农业铺天盖地的当下,依然展现出了“先飞优势”,农产品凭借规模大、数量多、品种全,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但这并非就代表着高枕无忧。因为种植规模和产量恰恰最容易被赶超,以蔬菜产业来说,面对全国3亿亩以上的蔬菜种植面积,潍坊市原有的规模优势已不再明显。

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农业继续占据发展制高点,持续擦亮“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金字招牌,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是潍坊市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首要问题。

为此,潍坊市把加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拓宽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进入农业流域、服务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质量的路径,在新时代打造新的“先飞优势”。

2018年7月12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建设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寿光揭牌成立。

落地以来,标准中心已集成229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启动11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国内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生产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规范,加速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田间大棚,推动潍坊市蔬菜产业实现了由生产蔬菜到打造蔬菜品牌,再到制定蔬菜行业标准的“三级跨越”,也逐步推动蔬菜产业“潍坊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特别是以寿光设施蔬菜为代表的“绿色种植革命”,已输出到全国20多个省市,让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拥有“寿光元素”。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是潍坊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瞄准未来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赋予符合农业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动能,潍坊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凸显。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已建成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三大公共平台,在第三代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建成分子生物、细胞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3个实验室,5个番茄品种已向农业农村部申报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寒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15个,发展潍县萝卜、寒亭西瓜两大特色主导产业。

浙江大学诸城高品质肉研究中心完成全国第一个高品质猪肉、白羽肉鸡行业全产业链标准规范,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

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存在,围绕种业创新、农机配套、农地修复等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攻关,形成了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同时,也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科院赵春江院士带领专家团队打造的国内最大单体8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应用发明专利120多项,运用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等尖端技术,采用空气能热泵加热、温室余热回收等方式,较荷兰模式温室能耗降低50%以上。

这并不是个例。

“只要点开手机APP,就能随时看到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能用手机遥控卷帘、放风、浇水等,在家喝着茶、哄着孩子就能办了。”寿光洛城街道东斟灌村54岁的李义海说,原先两口子只能种一个棚,现在能同时管理好几个。

注重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第七代智能化蔬菜大棚在全市广泛推广,建成3万多个,让设施蔬菜生产从“汗水农业”迈向了“智慧农业”。

抓好智慧农业,全市已初步形成智慧种菜、智慧种田、智慧农机、智慧养殖、智慧监管五大业态。就拿智慧种菜来说,一方面是劳动强度的降低,菜农们挺直了腰板。另一方面是实现了对光、温、水、气、肥等生产要素的精准调节,蔬菜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

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过去很多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在寒亭,采取“小棚改大棚、匍匐改吊蔓、大瓜改小瓜”,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提升了西瓜品质,实现了品牌溢价,每亩收入从3.4万元增加到8.9万元。

在青州,农业科技创新更是走出了国门,华盛农业在泰国建立研发基地,育种产品出口韩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

种子处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潍坊市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芯片”,以推进优质蔬菜良种国产化为抓手,瞄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目标,率先突破蔬菜种业,重塑种业市场格局。

潍坊市农科院是全国最早从事芦笋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冠军”“新世纪”等芦笋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近4万公顷,占全国芦笋种植面积的40%以上。

寿光蔬菜蜚声海内外,国产种子功不可没。经过不断投入和培育,寿光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40个,其中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新品种82个。

“经过试种,国产种子品质一点不比外国种子差,而且价格低很多。”寿光古城街道西范村,有着20多年蕃茄种植经验的范庆军见证了国产种子的崛起。

目前,全市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5%,西葫芦、有刺黄瓜、芦笋、大白菜等品种达到90%以上。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年育苗量达17亿株,绝大多数寿光菜农不再买种子而是直接买苗子,蔬菜生产由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有了菜,怎么卖?潍坊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互联网+物流”新业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骨干企业2000余家,网络商铺2万家以上,开展电子商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批发市场超过2000个,形成了农产品进城与生产资料下乡双向联通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靠“云、屏、网”线上创业致富。

农民是中国农业农村的主体力量,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关键要素,其技术、能力和市场素养状况,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提高农民技术素养,潍坊市专门成立乡村人才振兴专班,充分调动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社会办学三个积极性,凝聚起农民教育的强大合力。

抓好农技推广,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百名专家联牧场、产教融合助振兴”“千人联千社、培强新主体”等工程,300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享受技术服务的目标。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抓好新型农民培育,依托潍坊职业学院建成的潍坊职业农民学院,在各县市区设立8个分院和20个教学点,集中办班457期,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918个。

回答好“谁来种菜”这个时代命题,寿光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技术农民达到2.5万人,成为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为潍坊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引发的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斐然,已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北方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正是因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潍坊市农业才得以腾飞。2019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

推动产业振兴是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关键所在。

回溯过去,产业化进程,波澜壮阔;以产业为基,加快全面振兴。

展望未来,突出现代农业“主业”发展,仍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标签: “三农”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