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探索体现艺术专业本质属性要求的实践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耦合度

2021-05-25 15:12:3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在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驱动下,媒体生态变革与文艺形态演变也不断加剧,“艺术+科技”成为业界愈发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行业一线对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艺术类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整合课程资源、重构教学场景、变革教学手段成为新时代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纵观当前国内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除设计学类专业外,大多数传统艺术类专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存在隔膜,艺术类金课建设数量与质量与其办学规模不相适应。教育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与信息技术融合度较高的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中艺术类课程共计79门,只占不到2.3%。受制于传统“师父带徒弟“的体验式面授教学,体现艺术专业本质属性要求的实践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耦合度不够。

艺术类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属于“文科中的工科”,通过实践教学获取学习经验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目前建成的艺术类金课大多属于理论课程,即使有部分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但课程实时互动性及现场体验性不足的问题,也让传统艺术类专业教师对技术望而生畏。此外,已建的24门艺术实践类虚仿课程还存在覆盖面窄、共享应用差的问题。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在金课建设探索过程中应转变传统观念,主动拥抱新兴技术,在新技术的赋能驱动下实现课程的升级改造。

作为一所在理工科大学背景下开办的艺术与传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已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道路上探索多年。在此过程中,学院发现艺术类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存在诸多难点。一方面艺术类实践创新金课适合与哪种科学技术相融合并重构教学场景?艺术类实践课程大多为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融入何种技术既能实现课程的优化升级,又能保证学生实践经验完整?同时,不同门类的传统艺术教育均有其特有的教学规律,在与信息技术融合时,哪些部分适合进行信息化改革,哪些部分不适合?这都是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如果贸然全盘“革新”,则可能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完成创新整合后,教师教学手段应如何创新?信息技术赋能下的课程内容改造升级对教学手段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教学手段的创新设计直接影响金课教学效果。

为攻克以上难点,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首先确立了“守正创新,融通共享”的教学改革理念。前者是指在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时,应在坚持传统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新兴数字技术,对部分课程资源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造升级,着力解决传统艺术教育中难以避免的痛点问题。后者则是在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上,突破传统课程建设思维模式,以业界全流程实践为思路,以课程平台建设为抓手,打破不同学科专业间的壁垒,实现同一教学资源下的跨专业、多课程覆盖。

基于以上理念,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发展迅速,其 “交互性、沉浸感”等特点完美契合艺术类实践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实践体验的诉求。同时,作为一种数字技术,其能自由突破现实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也为艺术类课程改革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全新的课程资源库。因此,从2018年开展艺术类金课建设起,学院就确立了基于VR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方向。

2017年,学院依托学校理工科背景,强化学院学科群聚合优势,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率先建设融合媒体云平台,促成艺术教育、生产、推广全产业链孵化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融合。在此基础上,学院以业界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专业为突破口,坚持“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陆续建成一批基于VR技术的具备高阶性、创新性、融合性特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如“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演艺空间认知与体验”(覆盖表演专业、编导专业、设计专业、广电专业等)、“自然科技纪录片特技摄影”(覆盖编导专业、广电专业、地质学专业等)、“生态环境治理融媒体新闻报道”(覆盖广电专业、播音专业、编导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等),并基于这些课程开展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同时,学院还建设了全国首家川剧艺术传播VR平台,开创了戏曲进校园的新模式,将文化传承与信息技术赋能下的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手段上,学院建成VR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虚实空间整合,线上线下并行”的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不同专业学生在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题实作”为基本要求,严格按照作品行业生产规范,通过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传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补足作品生产创作全流程,创作符合行业要求的文化传媒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探索及实践,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在艺术类金课建设过程中成效明显——表演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演艺空间认知与体验”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获“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实质性提高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创意思维与原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3年来,通过课程教学、实习创作、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方式,学院已成功孵化40余项代表性作品,覆盖舞台艺术、设计(含广告)、影视、新媒体类别,并获国家级、省级奖项40余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标签: 建设探索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