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桥梁 有效缩短专业学员的培养周期

2021-06-10 16:32:08

初夏时节,太行山麓某机场一片繁忙。海军航空大学某团一场轰运教练机、某型主战运输机双机型、多专业学员“编组单飞”训练即将拉开帷幕。

“607,限动盖好,可以起飞!”伴随塔台指挥员口令下达,飞行学员吴思桐、毛徐晟铭与领航学员武子健相互配合,在没有教员的情况下,独立驾驶某型轰运教练机拔地而起,直刺云霄。

记者了解到,以往同一架运输机上,飞行、领航两个专业的学员分别放单飞,“编组单飞”则是将2个战位学员一起放单飞,这种训练模式更能锤炼提升飞行学员的独立飞行技能和协同配合能力,有效缩短2个专业学员的培养周期。

“检查速度!”战机机舱里,塔台指令如同拨动了学员们的“开关”,毛徐晟铭和武子健迅速配合机长吴思桐校对精密高度表和气压高度表数据,操纵战机飞向指定空域,完成仪表飞行、导航转场等课目训练。

别看3名学员在空中配合默契,但就在一周前,他们还分属不同机组。吴思桐坦言:“在短时间内熟悉机组成员的动作特点,完成磨合,这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对不同专业学员随机编组,是该团在全员普训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该团副团长武永攀告诉记者,近年来团队使命任务由单纯教学训练向“教战一体”转变,随之改变的是他们对实战化教学的认知。

“随机编组,模拟的就是组建临时机组执行上级任务的实战情况,不仅检验学员的飞行技战术水平,更考验快速反应能力和机长意识。”武永攀说。

30多分钟后,吴思桐机组顺利完成第一组飞行。经过简短准备,吴思桐和毛徐晟铭轮换位置,再次驾机升空。随后,其他机组学员也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开展编组单飞训练。

空中训练如火如荼,研战室里,飞行学员崇博晖、陈家旭和领航学员束春雨正紧张准备着另一次突破——全军院校首次某型主战运输机“编组单飞”训练。

崇博晖和战友们虽然都参加过轰运教练机编组单飞,但相比之下,他们此次驾驶的某型主战运输机灵活度更高、操纵难度更大、特情处置环节更多。

崇博晖机组驾驶战机升空不久后,大风、气流不稳定等复杂气象突至,一时间,方寸荧屏上数据奔流,一双双眼睛紧盯仪表盘,密切注视着跳动的参数和曲线,战机机身剧烈颤动,超重与失重交替袭来……

“按复杂气象条件飞!”飞机驾驶舱内,机长崇博晖沉着冷静,与右座副驾驶陈家旭紧密配合,按照处置预案调整飞机姿态;领航员束春雨根据航路航线计算空中飞行要素,稳稳保持住飞行姿态。

首次创新性尝试,“稳”从何而来?该团团长刘鑫说:“从难从严,更要科学稳妥!”

记者走进该团教学训练中心,翻阅“编组单飞”实施方案时发现,他们一方面根据学员质量成长曲线,采取“双师联教”“强弱搭配”等措施细化带教计划,严格按照新大纲中明确的“实现学员编组单飞”规定,筛选在昼、夜间仪表飞行中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学员,进行“编组单飞”;另一方面加强预想预测,通过组织大侧风、顺风、云中、小能见度等复杂条件下飞行,提升学员特情处置能力,谋求“以能力保安全”。其中的飞行能力鉴定组、训练标准化监督评估组和安全风险评估组,更如同一道道“安全闸门”,通过遴选带飞、心理疏导、风险评估、精密计划、训练放飞等环节稳步施训,确保飞得科学、飞得安全。

夕阳余晖下,崇博晖机组完成最后一圈飞行,驾驶战机返航。圆满完成训练,3名空勤学员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年轻,如同一个万花筒,拥有无限可能。该团的创新训练模式,为这些拥有无限可能的“雏鹰”架起了一座通往实战的桥梁。

标签: 实战 专业 学院 培养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