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2022-02-09 09:15:57

“我家菜量比较大,您点的有些多了,建议可以少点些。”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西餐馆,服务员这样向前来就餐的食客建议。推出“小份菜”“半份菜”、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对餐饮浪费加强监管……自2021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而是从道德倡议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但对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佑海说,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应当两手抓,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防止粮食浪费,所以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制止粮食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健全完善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孙佑海表示,此法将历年来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为全社会确立了餐饮消费和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如今,“光盘行动、公勺公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提示语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不少学校、单位推出“智慧食堂”,用餐者能个性化、定制化打饭;自助餐服务单位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晓燕看来,反食品浪费法在全社会树立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鲜明导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作出具体明确规范并严格落实。对于进一步推动反食品浪费法有效执行,让法律落到实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张占忠建议:“要让宣传教育日常化,进课堂、课本,进企业工厂,进千家万户,让反对粮食浪费形成文化意识和法规底线。”

对于违反法律的继续浪费食品的行为,孙佑海认为,要敢于亮剑,依法惩治,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建议施行有利于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孙佑海说,对于在饭店、食堂丢弃剩余食品的,建议地方有关部门征收丢弃剩余食品的回收处置费,以增加食品浪费行为的经济成本,让违法成本切实高起来。对于家庭生活中丢弃的食品,也要切实管起来,要通过加收丢弃食品的专门处置费用,促进家庭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

(本报记者 李睿宸)

标签: 舌尖 杜绝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