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相继印发2022年强对流(大风)、龙卷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暴雨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提升,七大江河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西南地区业务能力提升,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能力提升重点任务等系列通知,贯彻落实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对2022年精准预报重点工作的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及分工进行明确。
聚焦强对流(大风)、龙卷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将深入开展强对流大风、龙卷风发生发展机理研究,依托专家工作组和创新团队,开展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强对流监测预报预警客观技术研发,开展雷暴大风临近预报业务试验和龙卷风临近预警业务试验;初步建立省市县高效联动扁平化的强对流大风、龙卷风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建立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全网全媒体发布机制,推动建立以大风、龙卷风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
围绕暴雨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提升,将升级完善地面观测,增补天气雷达,加强地基遥感垂直廓线观测,发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联合观测能力;扩大基于风云四号卫星降水测量产品的覆盖面;初步建成分钟级暴雨临近预报系统;增强暴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能力;初步建立以暴雨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不断加强暴雨灾害预警科普宣传;组建暴雨预报创新团队等。
锚定七大江河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将发挥流域气象中心牵头作用,持续推进流域综合观测、精细化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升,强化平台集约建设和部门协同创新。开展流域观测站网布局优化方案设计,有序推进气象观测装备计量业务能力提升,开展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和气候监测;建立国家级流域气象工作机制,完善流域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建设全流域共享共用的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平台;加强与水文、海事等领域交叉融合,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调查和定量化风险评估区划,建立健全小流域联防工作机制,推动服务由重点领域向多领域拓展。
针对西南地区业务能力提升,将推动国家级成果在西南地区落地应用。编制完成《西南地区站网布局设计方案》,全面推进监测预警补短板等项目建设,加强探测资料处理和应用;实现西南地区实况产品、0~2小时强降水概率预报逐10分钟更新,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42分钟;进一步完善暴雨等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初步建立成渝地区1公里智能网格预报体系,加快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川藏铁路和雅江流域综合开发气象保障水平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森林火险气象服务能力;联合高校院所开展西南气象科技攻关,开展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观测体系建设与大气科学试验,深化青藏高原冰(雪)崩、西南涡、复杂地形降水、云贵准静止锋等机理与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紧扣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目标,将加深对东北冷涡发生发展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科学认识,建成较完备的个例多源数据集,优化影响区域的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初步建立东北冷涡次季节-季节尺度预测业务以及联合会商和区域联防机制,增强冷涡天气背景下暴雨和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围绕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能力提升,将坚持试点先行,提升雷达、卫星等多源资料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短临预报预警服务业务中的应用水平,提升短临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在试点省实现县级精细预警到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