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金的风险管控高风险等级权益类理财产品问世

2020-09-25 14:43:46

招银理财一款纯权益类理财产品于9月15日开始募集,引发市场关注。该产品是招银理财推出的首只权益类产品,也是继工银理财、光大理财之后,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第四只权益类产品。

随着监管持续有力引导理财资金入市,权益投资已成为2020年银行理财抢滩布局的一大市场。面对这一风口,银行是否已做好相应准备?

高风险等级权益类理财产品问世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其中,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权证等。

招银理财此次发售的首款纯权益类产品名为“沪港深精选周开1号”,起投金额为100元,募集上限5亿元,发行对象包括个人投资者和作为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管理人的机构投资者。从产品名称便可以看出,这是一款涉足A股及港股的权益产品。

其产品说明书中介绍,该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可投资港股通标的的股票、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股票型基金,不包括新三板,并积极参与打新、配股。

该产品之所以备受业内关注,是因为相较此前发布的三只权益类产品而言,其是唯一一只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产品,业内称其达到了银行理财产品中“最高风险等级”。

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权益类资产计划配置比例占80%至9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按保证金计)占比0至15%,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不低于5%。该产品业绩表现将随市场波动,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4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4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

另外,为控制净值波动,招银理财为该产品引入了股票对冲机制,具体表现为设计股指期货空头权限,在市场波动剧烈情况下,择时进行风险对冲。

权益类配置有很大提升空间

高风险纯权益类产品的相继问世,意味着银行业增配权益类资产的脚步正在加快。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市持续调整,股市表现回暖,权益类资产配置日益得到银行的重视。尽管目前理财子公司纯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数量仅有四款,但事实上,配置中涉及权益类资产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却很多。

《金融时报》记者查阅部分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部分混合类产品提升了权益类投资配置比例,多款产品中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介于20%至70%区间。

不过,整体而言,银行业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据银保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在权益类资产上的配置规模约7907亿元,约占银行理财总资产的3%。针对于这一比例水平,业内专家普遍评价认为,我国银行业权益类资产配置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美国的历史数据,资管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规模占比集中在50%至60%的区间,且多数发达资本市场的证券化率在100%以上。相对于我国证券化率在2019年不足70%以及A股市值略低于债券市值的情况,银行理财发展投资权益类产品的空间充足。”普益标准研究员梁传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中表示。

“根据当前市场的环境、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的定位以及对股票、债券市场相关性的多因素考虑,权益类资产配置提高至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交银理财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王钋认为。

近期以来,监管层已在多场合表示支持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监管的鼓励为银行增配权益类资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1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中包括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

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在8月22日举行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也提到,鼓励财富管理机构参与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更新权益投资策略和产品,引入更多长期合规资金,通过股票、债券、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企业发展,培育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

投研能力是重要制约因素

站在银行视角来看,权益类投资被认为是银行理财未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各家银行也因此纷纷摩拳擦掌。

“从银行角度而言,在银行理财非标投资受限和债券等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行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增加其配置价值,进一步巩固银行客户黏性。同时,加大对权益类资产配置,有利于资管行业专业化、净值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表示。

银行理财布局权益类资产,无论是站在监管、银行还是投资者角度来讲,都有积极意义。而面对这一风口,银行是否做好了准备?

《金融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业内专家了解到,权益类投资加码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而言在权益类资产领域的投研能力相对欠缺,这是下一步银行增强配置的一大制约。

“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较低,其实是与银行目前投研能力以及银行理财发展阶段相符的。”李茜进一步分析称,相对于基金、券商等机构而言,银行在权益类投资经验和投研能力方面都相对欠缺,而投研体系构建、人才补充、实力提升和经验积累等也难以速成。同时,相对于固收类产品而言,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投资风险相对较高,部分银行并未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专家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要加大对权益类资产配置,首先要提升权益类资产的研究能力和投资能力,构建相应的投资运维和风险管理体系,匹配相应的管控系统。从产品的角度而言,需要设计获取更大超额收益的权益类产品,才能应对其他资管机构类似产品的竞争压力。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在人员和系统方面进行较大投入以及在考核机制方面进行革新,多数银行尚不具备此项实力和决心。”李茜强调。

从此次招银理财的首发产品来看,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款产品专门请了原来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把关,反映了银行理财子公司人才储备上新的变化。不过,能够吸引到这方面的人才,是因为头部股份制银行和中游公募基金的薪酬体系相对比较接近,而这在国有大行就比较难实现。

专家建议,对于大部分尚缺乏独立投研能力的银行而言,与其他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来获取优质项目及管理经验,通过优势互补,更深地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下一步,银行在提升自身投研能力、补足风控短板的同时,可通过与公募、私募基金合作的方式,例如推出更多的FOF、MOM产品等,来参与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李茜建议。

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也曾提出,如果参与权益投资,银行自身投研体系的搭建等存在一些障碍,通过FOF和MOM加大与优秀基金管理人的合作,不失为进入资本市场的一条好途径。

标签: 投资资金的风险管控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