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中核创造!华龙一号,我们干成了!
2020年11月27日0点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发出第一度电。
经现场确认
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真正意义上成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华龙一号是我国
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
三代核电技术
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
“国家名片”
在2000多个日夜里,20多万张图纸,80多个构筑物,300多个系统,近万名核工业人在探索自主三代核电发展的征程上努力奋斗,踏出了一条国产化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
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核心——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由位于四川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是核动力院在核电领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177堆芯”和能动加非能动安全技术,其技术指标和安全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华龙一号登上四川彩车从天安门前驶过
一个个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打破国外垄断,使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它为什么能作为
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呢?
戳这个1分钟的视频
有专业且生动的简介!
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
这条核动力“巨龙”各个关键部位的
科技之美吧!
“巨龙”体内的刚强“龙骨”
2018年3月15日
我国国产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
在东海之滨验收交付
有“龙骨”美誉之称的堆内构件
在聚光灯前掀去神秘面纱
它的出生地在四川成都
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负责研发设计
华龙一号核电站效果图
别看“堆内构件”的名字平淡无奇
但在核反应堆的所有设备里
它其实属于关键中的关键
它为堆芯提供支承和定位
就好比“巨龙”躯体中的“骨骼”
10多米的高度和近200吨的重量
让这副“龙骨”无比刚强坚实
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
作为第三代核电技术
所有的堆芯测量装置
都从堆内构件的上方引入
密密麻麻的导管
要在堆内构件上部不大的空间内
布置得井然有序、互不干涉
其难度堪比一台复杂的外科手术
五年,超越几代人
然而,技术上的难题远远不止一个
反应堆堆芯在密闭的压力容器里运行
看不见、摸不着
怎样才能知道堆芯的运行状况?
从前的监视手段往往滞后半天到一天
而且还需将反应堆底部穿孔
具有相当的底部冷却剂泄露危险
堆芯测量系统
国产第三代核电的堆内功率分布测量系统
不仅完成了从堆芯上部穿入
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而且在燃料组件中布置了308个探头
实现了数据实时测量,在线传输
这支位于四川成都的团队研发的系统
性能指标与国外技术几乎一样
国外经历了几代人的研发积累
而我国的研究人员在毫无经验积累的情况下
从研发到测试再到应用,仅用了5年时间
这5年里有数不清的不眠之夜
投入一个亿,就做四个试验
身高约21米、直径约4.6米
这最“胖”的部位体重达365吨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
首台ZH-65型蒸汽发生器
被核动力院的设计人员亲切地称为“大白”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厂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
它结构复杂,由上万个零件组成
其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度
堪称当代重型装备制造业之最
工作人员与蒸汽发生器的合影
几年前,我国还没有
大型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是国内核电设计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
核动力院人毫不犹豫地决定
自主设计,自筹经费研发!
蒸汽发生器吊装
“光是四大试验,我们就投入了一个亿。”
四大试验,是指
管子支承板水力特性热态试验
汽水分离装置性能热态试验
u型传热管流致振动试验
蒸汽发生器综合性能热态试验
历时6年,核动力院终于将它拿下
ZH-65型蒸汽发生器在抗震能力、
抗流致振动能力、汽水分离效率等多个方面较前代
均有了质的飞跃,技术上完全达到了
国际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的同等水平
具有高度的成熟性、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1500万步!它是世界第一
长度11米、最大直径65毫米
这个高高瘦瘦的家伙,叫做控制棒驱动机构
它在“华龙一号”上面,绝对是个小个头
然而,它却是反应堆最关键的设备之一
控制棒驱动机构
控制棒驱动机构之于核电站
就好比汽车的油门和刹车
它是一根长长的管子
作用就是抓起或放下控制棒组件
控制着反应堆的启动、运行和停堆
热态寿命考验突破1000万步
你可能不会想到
在控制棒驱动机构领域
“四川智造”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它的生产厂商,就在位于成都都江堰
想不到吧?
都江堰并不只有水利工程景点哦!
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朱清说
“‘华龙一号’上面使用的密封壳,
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
这个数字,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1/2
控制棒驱动机构
朱清说,按照技术要求
600万步就能满足核电站的运行需求
但它却“爬”出了1500万步的世界纪录
将“第二名”的800万步远远甩在身后
一分钟72步,步长15.875毫米
整个试验过程,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华龙一号的“腾飞”
将大幅提升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力
助力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核电站发电,想想都酷!
你想不想早点享受上喃?
标签: 世界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