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供应链整合

2020-12-08 16:02:24

前不久在一次大会上,雷军说小米今年做了长达半年的复盘和反思。其中一个重要结论是,以代工为主的小米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制造”,过分强调了互联网,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下一步,小米最重要的事就是认真补课制造,向制造业大公司学习。

2013年与董明珠签下“10亿赌约”时,雷军是意气风发;而7年之后,则明显对于制造业多了一份谦逊和敬畏。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小米擅长供应链整合

可以说,小米在卓越制造、尤其是供应链整合上相当具有竞争力。一家初创公司以如此快的速度杀入硬件行业,并保持着不俗的品质和性价比,正是得益于供应链的整合。

简洁实用的工业设计、扎实的品质是小米“吸粉”的杀手锏,一开始就笼络了一批“发烧友”;随后,小米又借助粉丝经济、预售以及规模效应来整合全球供应链,驱动全球最顶尖硬件供应商的快速响应。零库存与极低的渠道成本,让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盛极一时。

后来,小米又通过生态链投资,把这一套打法复制到移动电源、耳机、手环和空气净化器等诸多领域。尽管在整合全球供应链、工业设计等,都是风生水起;但对于制造,小米似乎一直敬而远之。

然而,小米是走过弯路的。早期供不应求的时候,消费者都认为小米是故意“饥饿营销”,但其实是产能不足。可以说到了2016年之后,小米才学会了“交付”这个词。小米也将2016年危机看成是一次补课的起点,后来一直在提“要敬畏制造业”。这正是补足制造业的大课。其实,这些年来,华为、vivo、OPPO、联想、魅族等手机品牌,都有自建工厂解决部分产能问题。姗姗来迟的小米,终于在近日,也在北京亦庄正式投产了智能工厂,年产能达百万级。尽管百万级数量对手机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这算是一个大踏步的起点。

供应链风险响起警报

有两方面的原因,让小米开始郑重进入制造环节。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电子产品尤为明显。华为遭遇的“断供”就是一个激烈的警报。为此,小米也正在大规模地培养国产供应链。近期小米也投资了大量的国产元器件研发公司,推动国产化替代。

毕竟跟华为相比,小米的依赖性要大得多。高通、英伟达等国外芯片仍是小米手机发布会上的核心卖点。这意味着,小米在核心元器件上的对外依赖程度更高。小米在自研核心元器件上的布局有限,虽然也曾研发过澎湃S1芯片,但并不顺利。自研能力的不足,也是小米在产品竞争力上逐步落后于华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没有对制造的深刻认识,设计端也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制造代工,可以走多远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制造正在得到更多的敬畏。近年来,在互联网风口下,中国涌现出大批互联网原生品牌,借助生产外包跨过了制造环节的初始积累,获得了远大于传统制造业的成长速度。食品领域的三只松鼠、李子柒等网红品牌都是这一模式的典范;造车新势力也大都采取这种制造代工模式。比如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些新品牌大都对标特斯拉,然而不同于特斯拉自建工厂,三者均没有自建工厂,而是分别选择江淮、海马、力帆作为代工厂。

这些品牌将互联网时代品牌推广与销售模式等轻资产“新玩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但却往往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将制造环节外包。然而,这往往会带来品控和质量上的挑战。

比如,在经历四年多打磨之后,姗姗来迟的理想ONE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陆续交付。但交付不久,就身陷仪表故障与误报警、刹车失灵、街头自燃、车漆质量品控差、门框装饰板脱落、“断轴”等诸多“质量门”事件。蔚来、小鹏等汽车也面临着不少质量和品控上的问题。这都跟代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没有制造体系,就没有话语权

尽管在中国,代工模式很普遍,但这也被广泛误解。许多国际大品牌,实际上都是制造业的高手。比如,耐克、阿迪达斯都是纺织材料的高手,对裁剪工艺有着深刻的把控。为什么耐克的制鞋业务很容易转移到越南,因为他们手里有一套完整的制造体系,完全可以四处搬迁。

再以苹果为例,它在制造领域有着深度的参与。普通人都以为苹果不过是一个设计和营销公司,并不重视制造,事实恰恰相反。苹果也许是最懂材料、懂工艺、懂供应链的卓越虚拟制造商。它绝非把制造外包之后就撒手不管,而是深度参与到制造环节中。富士康工厂里的重要设备,都是苹果亲自订货、确定工艺参数,并且购买后送给代工厂。富士康工厂里的许多设备,都是苹果的资产。

小米一直自认为是苹果公司的忠实信徒。但是,只有真正理解了苹果的制造体系,这才算是学到了苹果的精髓。这样的徒弟,才算合格。跨入制造,才算是真正拜师的开始。

小结

2018年,雷军以251亿之差输掉了和董明珠结下的“十亿赌约”。这一度引发了互联网思维,能否脱离制造业的集体反思。而今年,两人表示愿意继续再续这一赌约。那么五年之后的制造王者,您觉得,谁更,有戏呢?

标签: 代工模式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