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运维轻松 满足数据存储安全与敏捷的双重需求

2020-12-30 10:02:47

随着人工智能(AI)、现实增强(AR)、语音识别、穿戴智能设备、无人驾驶、5G通信、区块链等创新型技术手段发展和普及,“没有银行,银行却无处不在”将成为可能。

Bank4.0时代到来,银行新业态逐渐开始呈现出移动优先、业务敏捷,以及全场景金融服务三大核心特征。

这对银行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驱动科技创新的数据基础设施方面。如今,国内大型银行是如何规划和建设现有的系统和数据中心,又是如何通过自动化运维,来满足数据存储安全与敏捷的双重需求的?

01

跟随客户走入新生态场景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句名言:当事实改变之后,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

曾经,我们办理银行业务,需要抵达营业网点,即使把叫号、排队、咖啡搞出花儿来,还是觉得交易过程琐碎而耗时。

如今,只需一部手机,1秒到3秒间即可完成支付,从日常转账付款,生活服务类交易支持,到资产管理、智能顾投。除了更好的体验,这更是对客户的真正解放和尊重,客户终于可以从琐碎的交易过程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更有价值的部分。

不同于Bank1.0完全以银行物理网点为基础的银行业务形态,不同于ATM让电子技术延伸了物理网点触角的Bank2.0,也不同于智能手机兴起所带来的可随时随地获取银行的Bank3.0,Bank4.0将让银行业务的效用和体验完全脱离物理网点和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渠道延伸,直接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

02

金融尽头是科技

202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显示,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5.7%,从3120亿美元增至3300亿美元。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及增长速度,不仅得因于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基础,更与中国银行业在科技上的投入力度密不可分。

根据麦肯锡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测,数字化引领的全渠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发的新一轮产能革命,这些正在重塑银行零售业务的未来。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越来越需要呈现出无时、无处、无缝、无感的“四无”特征,才能满足数字化客群的价值取向。

国内大型银行目前都在运营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服务方案也成为标配。不同于传统银行时代的“柜台”业务,依托于诸如手机银行App这样的线上触达方式,客户分层精准营销、产品交叉销售有效扩大了银行的客户触达客户量。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手机银行活跃用户规模为3.5亿户,环比增长6.1%;服务深度方面,电子银行不仅在发达地区得到普及,也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扎根发展。截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8.2亿户和7.1亿户,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6.4%。

这背后是国内大型银行持续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据此前零壹财经发布的《2020年全球银行科技专利排行榜TOP50》显示,过去5年里,中国参与新技术专利申请的银行已由26家增至53家,专利数量由847件增至4177件,一度超越美国和日本。来自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银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1214.8亿元,金融科技投入230.8亿。

随着银行业数据的持续爆发性增长,各银行对数据存取性能的要求持续走高,特别是核心交易需要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延迟。全闪存由于其在高性能以及低时延上的表现,因而成为越来越多金融企业的选择。

03

运维“自动驾驶”,从应急走向预防

银行云架构的转型以及零售业务份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业务对及时响应交易请求、保障风险控制水平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数据基础设施的创新,除了需要从底层构筑高性能、高可靠的数据存储设备,还需要需要引入自动化构筑开放,敏捷的数据运维系统。

曾经,IT运维人的一天就是从虚机、存储,再到数据、网络,像一名四处救火的消防员。云计算时代开启,对运维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运维系统从一个追求稳态的系统,走向追求稳态+敏态的系统。这就意味着,运维系统不仅要追求7*24小时的稳健运行,还要追求对业务的敏捷使能。

第二点,运维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支撑系统,更多的是要与业务融合,成为一个生产系统,给业务带来新的价值;

第三点,运维的流程将慢慢从“以人为中心”向“面向自动化的业务流程重构”,最终走向“自动驾驶”的IT运维系统。

自动驾驶运维得益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的加持,让企业IT从被动式故障排解走向到预测性创新。

这有点像中医理论中的“治未病”原理。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位医仙扁鹊,他的核心能力是精准发现病因,药到病除。对于银行这样的对高可靠需求很高的系统来说,他们希望更多地做到主动运维,在出现症状之前就提前预防。

在数据基础设施运维层面,运维的自动化水平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体现之一。特别是面向银行的新业务,运维将越来越扮演更多的生产系统的角色,与业务的结合也会越来越紧密。只有让更多的运维人员从繁杂的例行工作解放出来,才能投入到更加有创新性的工作中去。

以国内某大型银行一次简单的变更为例。以往,为了确保零失误,尽可能降低变更对业务的影响,IT运维人员都需要针对变更的每一项具体任务,逐一对任务所涉及的环境进行检查和确认。通常检查及确认一个任务需要45分钟左右,如果一次变更涉及4个具体的任务,全部确认完毕就需要约3个小时。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变更执行万无一失,即便在当前流程出错概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安排值班人员关注变更过程及结果,解决突发问题。

引入华为存储的运维自动化产品DME(数据管理引擎)后,在变更准备阶段,可以将若干个软件界面整合到1个软件界面实现数据的归一化搜集,以及自动化的命令执行,单任务脚本准备时间从45分钟降低到10分钟;而在变更执行阶段,通过自动化能力的引入,变更前预审时间从20分钟直接锐减到半分钟。

面向未来,构建全数据中心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资源变更分配模式将由专职管理员“保姆式”的分配逐渐演进到“用户按需自服务”,华为OceanStor全闪存设备和DME致力于为银行客户提供更懂金融的自动驾驶的数据基础设施运维平台。

如同地球是平的,金融的市场也将是平的,科技会削去诸多门槛,也将筑起领跑者的“护城河”。

标签: 存储运维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