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中心到浦东申港大道200号南汇新城管委会所在地,直线距离56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同一地址,也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所在。南汇新城规划面积343平方公里,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承担着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示范先行区的责任。
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南汇新城要成为与临港新片区功能相契合的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未来之城,率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加速对外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
4月28日,临港新片区举行“数联智造”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发展专题推介活动,在活动现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式发布《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工业互联网“点亮”智慧工厂
在电商网站上,消费者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手绘图案或者家人照片提交给家电厂商,让这幅画印制在冰箱门体,或者按照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冷藏、冷冻室不同的容量空间搭配,还可以增加卡路里检测、健康卫士等智能模块,这种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背后的实现离不开“智能工厂”。
智慧工厂正是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中着重提到的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在前不久一次活动中表示,2021年作为南汇新城的建设元年,南汇新城将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研发和转化平台,建设若干示范“智慧工厂”,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
作为产业经济以及“智慧工厂”领域的研究人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师李芊蕾向《IT时报》记者表示:“个性化定制生产,替代传统的固定式生产流程(如生产流水线)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在此模式下,客户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参与到整条生产链,并贯穿加工、制造、销售和物流等环节,可实现随时参与决策以及自由配置到各功能组件活动中。”
对于工业互联网,李芊蕾认为,工业互联网属于新基建的项目之一,并且与智慧工厂息息相关,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智能工厂内不仅单体设备是智能的,工厂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与资源(包括机器、物流器具、原材料、产品等)实现互联互通,以满足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要求。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使工厂内外的万物互联,形成全新的业务模式。业内人士说消费者互联网是前半场,工业互联网是后半场,就像消费互联网中淘宝是一个平台,工业互联网就是为制造业创造一个平台。比如在制造环节,将各种自动化设备,通过各自传感器联网后,采集到的工业流程上数据汇集到平台,为生产做决策,这就是智慧工厂的一个环节。而且这个平台不仅服务于制造环节,还覆盖了前端后端,比如前端的销售环节,后端原材料采购小批量等”。
工业互联网建设离不开运营商的帮助,据《IT时报》记者获得的消息,临港新片区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始建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二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对接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标识节点及应用系统,提供标识注册、标识解析、运行监测等功能,是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应用发展和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环节。
上海电信临港新片区分局局长曹春告诉《IT时报》记者,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可以按照公众互联网域名来对照理解,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底座”的一部分。“二级节点”项目完工后,将成为产业数据汇聚的平台,适配不同行业中的信息和数据需求。同时可引导企业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资源定位和信息共享,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互动的信息枢纽。
“12345”串起数字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基本构建起宽带、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了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格局,建立了智慧城市推进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并发布了专项管理办法。尤其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城市数字经济、“一网通办”政务体系、“一网统管”治理能力加速发展,正逐步成为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同时临港新片区电子政务云,已部署18个业务系统。
在此基础上,用“1、2、3、4、5”5个简单的数字串起的《规划》在建设目标上又有不小的提升。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张彤在推荐会上,详细解释了《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打响“数联智造”品牌,构筑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努力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示范先行区。
新片区将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并提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实施数字产业发展“12345”战略,即坚持“创新引领”一条核心主线,发力“数字产业化壮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两个主攻方向,通过建设国际数据港、完善数据要素体系、打造数字企业矩阵和数字产业高地三项主要任务,夯实“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四个基础底座,聚焦“信息飞鱼、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海洋创新园”五大特色园区,打响“数联智造”品牌,努力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示范先行区。
按照《规划》,临港新片区发展量化指标是到2025年,建成标志性场景100+,新要素倍增效应持续增长;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集中突破10+关键技术、形成20+标准化算法产品、培育30+智能硬件产品;引育10家新生代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打造10家市值超百亿的流量型企业;形成10家有效标准供给、产教深度融合、产融创新活跃。在数字经济方面,产业附加值平均增速超50%,建成5个以上世界级创新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标志化企业跨境数据流通试点超过10个,3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行业,10家以上的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建设20家以上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等。
企业为城市管理赋能
商汤科技的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商汤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是已在南汇新城落地的前沿科技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自2020年3月立项,7月奠基,12月31日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从开工建设到结顶用时仅168天,刷新了临港建设的纪录。这座建筑预计于2021年底投入试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AI计算峰值速度将达到3740 Pet⁃aflops(1 petaflop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成为国际一流的AI计算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提升产业效率并带动行业自身需求,触发存量环境下的一个新增长。这其实是中国经济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基础。”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表示。
同时,商汤科技相关人士也向《IT时报》记者表示,智能计算中心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超大规模、集约化的算力部署,可以降低AI技术和成本门槛,让AI赋能百业,起到降本、增效和提质的作用。
在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孙跃看来,智能计算中心也是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很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它可以有效带动上游国产芯片的发展,为国产智能芯片提供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也可以带动下游智能软件和应用的发展。
按照《规划》,南汇新城将以一网统管建设作为数字化底座,构筑数字化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区域管理。通过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将相关的店铺、工地、企业等基础数据,与综合执法形成的业务数据相融合,形成“一店一档”“一企一档”“一工地一档”等档案数据,并不断完善。
商汤科技相关人士分析,临港新片区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以现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重塑城市治理模式,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为临港新片区提供“全渠道接入、全流程再造、多业务纵深、非现场处置的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提取—业务治理—跟踪处置流程,将综合执法的所有事项与执法过程统一纳网监管,横向到各相关单位,纵向到每个执法队员,连接执法领域的“事、物、人”,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网络基础设施继续全面升级
据《IT时报》记者了解,临港新片区已经实现10G-EPON光网络全覆盖,千兆宽带网络覆盖率超过99.5%。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区域内4G网络实现室内外连续覆盖,2020年加速部署5G网络,目前5G基站数量已达981个,接入7条国际海缆。
推介活动中一项重要议程是上海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发布,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管理处副处长兰宇透露,去年7月底,临港管委会作为申请主体,正式向工信部发起上海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请。11月获得正式批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立即牵头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落实专用通道项目建设和业务产品设计,预计下个月正式受理企业申请。
上海电信相关人士介绍,上海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优化了国际业务路由、减少绕转节点。企业可以独享通信线路,不用与公众用户“抢”带宽,同时通信质量更有保障。“提速增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孙筱和用这四个字表达了上海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会带来的效果。
标签: “数联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