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打破被动局面需要从基础研究

2021-06-10 16:29:54

基于中国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评估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占比上升到8%左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医药领域的创新原创性不够,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差异化创新的情况仍然存在。缺乏重大源头创新将会让我国陷入被动。近日,在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多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一起呼吁:医学创新刻不容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新的起点上提出新要求,要求“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

如何以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建设作为抓手,实现我国在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医学创新,成为摆在医学领域学者面前的新挑战。

被动局面: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原创性不足

美国在研创新药全球占比稳定在50%以上,而我国只占4.1%。

新药研制方面的原创性不足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原创性不足的“缩影”。打破被动局面需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发力实现源头创新。

“2018年美国医疗健康总投入2000亿美元,英、法等国1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总投入约为30亿美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辰认为,医学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政府、社会和产业都应该注重医学创新的投入。

对标国际医学创新,我国不仅要加大投入,还应投入有方。

“发达国家的医学创新体系虽各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投入有保障、资金较充裕、注重临床研究。”王辰分析,从医学科技创新的组织来看,依托一个强有力的、能够统筹全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实施部署医学创新体系建设,可避免医学领域科研的重复工作和无效竞争。

在此情况下,国家医学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发挥出核心引领作用,强化卫生健康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连续几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设立了上亿元临床研究专项基金,鼓励临床医生进行创新性的临床研究,从临床中发掘原创基础研究问题,引领医学创新全线发力。

治本之道:找准医学科技创新方向

“在我们追赶的同时,美国仍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凯先说。如果一味地追赶,难免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找准医学科技创新的方向,在原始创新上发力,才是治本之道。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学术咨询委员会,针对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中的疑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咨询建议,发挥国家智囊团作用。

大数据、信息分析系统与医学领域的交叉日益紧密,医学科技创新面临全新的局面,亟须对医学创新体系进行较完善的顶层设计。王辰强调,需要战略科学家不失战略先机地为国家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谋划,并将战略思维落实于现实,这是核心基地的“智慧核心”。

标签: 医学创新 被动 局面 研究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