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呈现什么特点?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河北又将如何借势发力,探索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近日,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总裁温涛、河北新龙科技集团董事长杜秀珍做客长城新媒体XR虚拟访谈直播间,畅聊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随着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和政策支持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温涛解释,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呈现出持续需求的态势,亟需教育行业给出更具针对性、更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温涛认为,一直以来,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供给主要存在两个短板。一是供需不平衡,人才数量不足;二是结构上还存在不合理性。随着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教育在新理论、新技术、新平台、新工具、新应用紧密结合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对职业人才、高端人才、综合人才的培养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创新的根本,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
近年来,河北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先后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系列产业政策,加快建设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河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创业创新的主阵地。
杜秀珍说,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新龙科技积极寻求与东软教育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方式培养人才,在专业划分、师资培育、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互通有无,助力河北数字经济发展。
让教育主动与产业形成融合互动
“新技术大部分率先来自产业界,而不是从教育界研究和开发出来的。”温涛认为,职业化人才往往需要在职业化环境中培养。因此,对于教育行业来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主动与产业对接,使教育环境和产业环境更加接近或相似,从而培养出能够有效无缝衔接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温涛介绍,作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之一,东软在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与IT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依托雄厚的产业基因和技术资源优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在辽宁大连、四川成都、广东佛山以全新的体制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了三所IT应用型本科高校,汲取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不断把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到教育的环境改造中来,与产业界实现了良好互动。
“东软教育的强项是可以把产业和人才结合到一起。”在杜秀珍看来,正是因为坚守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东软教育才进一步带动了当地软件行业的发展。而新龙科技寻求与东软教育合作的初衷,是把东软教育在办校模式、专业定位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引进到河北,让更多想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人才尽快参与其中。
合力打造深度产教融合示范
在河北新建一所信息职业学院,怎么建?定位是什么?建成什么样?
杜秀珍认识到,把东软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深学透,落到实处,必须要走出河北特色。他认为,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聚焦深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题中之义。
新龙科技是河北省政府批准的股份制软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业务涉及软件与服务、软件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
温涛表示,借助本届数博会契机,东软教育和新龙科技将重点围绕学院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两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尤其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将为新龙科技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双方计划新建一所特色东软产业学院,打造河北的数字学院示范,为更多河北学子赋能。
“未来,新龙科技将持续专注信息技术领域,在软件及服务、培训及教育两个方面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一如既往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不懈努力。”杜秀珍说。
(记者 信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