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人来讲,没有最坏的时代。”
作者 | 甲小姐
助理 | 刘杨楠
数据支持 | 甲子光年智库
在上周「甲子光年」发布的文章《2022两会开幕,近50份建议提案看科技新风向》中,我们提到今年两会的十大科技关键词,其中,“人才培养:企业担起人才培养责任”成为重点议题之一。
从人才自身角度看,美国IT学习平台龙头PluralSight表示,平均每年会有4个全新的重要软件开发架构问世,同时现有软件语言一直有新的延展。这样的迭代速度带来的职场压力在IT从业者中十分普遍;PluralSight问卷显示:59%的IT从业者担心自己现在使用的技术会被淘汰, “35岁现象”的焦虑在IT行业中放大。
然而,从市场需求角度看,如今,千行百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根据麦肯锡数据,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高达70%-80%,而导致企业转型失败的核心因素之一,正是数字化人才储备的缺乏。
进一步,从中美对比角度看,在企业对人均培训的支出规模方面,美国人均支出规模远超中国。2018年美国企业单个员工培训支出达6767元,约为中国企业单个员工培训支出的2.8倍。这与我国企业培训行业市场混乱、产品拙劣、服务不落地有关。这意味着,中国数字人才的企业培训,是大蓝海,却也面临重重考验。
据「甲子光年」智库测算: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培训市场规模为1152.5亿元;企业有数字化转型需求比例高达97%,但实际进入数字化转型比例只有12%,且以大中型企业居多;而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仅11.4%开展了数字化方面的员工培训。
于是,此刻的数字人才市场,程序员们承受着两极画风:一边,是传统产业对高端数字化人才愈发迫切的需求;另一边,是从互联网大厂开始蔓延的“35岁”焦虑——有人困于“内卷”,有人“自在生长”。
究竟谁来承担数字人才培养的责任,是员工自己,还是企业?内卷焦虑究竟是客观无奈,还是主观选择?对企业培训服务者而言,市场是利好还是困难?自程序员群体出身、也将程序员作为过去十五年的核心服务群体的极客邦科技创始人霍太稳有着值得关注的视角。
极客邦科技是一家立足于中国、面向全球的数字人才发展平台企业。自2007年开展业务至今,极客邦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已建设线上全球软件开发知识与创新社区InfoQ,发起并成立技术领导者社区TGO鲲鹏会,自主研发数字技术智能学习产品极客时间,及企业级KaaS服务平台极客时间企业版。
今日对话霍太稳,走进当下数字人才发展的关键节点。
谈战略:“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找用户就知道了”
甲小姐:你的同事告诉我你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找用户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句话?
霍太稳:如果你不去和用户、客户打交道,你总会特别焦虑,总是收到投资人信息,总是看到友商又做了什么,总是刷朋友圈……其实应该和自己比,对吧?我们去年11月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全部调整了。原来是“让创新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现在是“推动数字人才全面发展”,回到业务本身,本质问题就是为了人才的发展。
甲小姐:你们用户的平均年龄?
霍太稳:25至34岁。
甲小姐:这个年龄段正好卡在“35岁退休”“35岁裁员”这个广受讨论和争议的年龄分水岭之前。你们用户的本质诉求是更好地工作、涨薪、升职吗?
霍太稳:还有圈子的归属感。我们希望未来你到哪,都是极客时间的用户,而你的leader、CEO、CTO可能也是极客时间和InfoQ的用户,是TGO 鲲鹏会的用户,这是一个生态,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每个人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资讯、知识、会议、课程、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的生态。
甲小姐:你能明显感到用户对极客时间的“归属感”吗?归属感是个很高阶的词,比如这么多APP,还没有一个让我有归属感。
霍太稳:极客时间、InfoQ、TGO鲲鹏会这三个产品都做到了。在07年到17年之间,我们几乎没有甘肃或新疆的用户,现在很多,我特别开心;比如浙江丽水的一位医生,虽然身处县级市,但仍能获得一线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再比如中国一重,在黑龙江佳木斯的一个小地方,1万多人,他们直接问:你们有没有线上的产品?
甲小姐:“有归属感”的标志是什么?
霍太稳:比如TGO鲲鹏会,每个会员每个月至少聚一次,而且不是我组织的,是用户自发组织的;比如InfoQ延伸了很多会议,很多用户报名参加,你说是InfoQ的用户,大家就认为你的水平也可以;再比如,我是东湖街道商会副会长,有次到会员单位,他们CEO一说是极客邦InfoQ的霍太稳来了,研发那边竟然全体起立。
甲小姐:刚才在你们办公室转了一圈,墙壁上有四个字“自在生长”,“自在”的含义是什么?
霍太稳:就是不要太焦虑。学习不能一口气吃成大胖子,我们不想传递焦虑的感觉。我们希望你在这儿安安静静学习,成长你的技能,好工作自然会找到你。
甲小姐:墙上还有你们的“价值观代言人”郭靖。为什么会想到用代言人去诠释你们的文化?
霍太稳:老讲概念多麻烦?但你说我们公司每个人应该像郭靖一样,就好理解得多。郭靖并不是那么聪明,但他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一直苦练功夫,终成一代大侠,为国家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情。
甲小姐:你的同事说,你们每个用户提的问题,都要回复,百分百。从你公司的文化墙上能看出你很擅长C端的文化构建,在to B企业里,很少见到能把终端用户的文化调度得这么活跃的。
霍太稳:这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其实我不认为B就是B,C就是C,极客邦所有的服务都是to B&to C的。比如极客时间,我们有C端的学习用户,极客时间企业版虽然是to B的,但也是企业里的一个个员工个人在学。
甲小姐:在你看来,从各类峰会、社区到极客时间企业版,你们屡次迭代业务,不存在绝对的分水岭和割裂性?
霍太稳:我认为不存在。
有的业务是“搬砖”,有的业务是“垒塔”。“搬砖”指做一个业务,再做一个新业务,今天搬一块砖放到这个地方,明天搬一块砖放到那个地方,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流量型业务,哪天不做投放了,用户马上就消失了;但我们是“垒塔”——短时间看不出来,但慢慢一层两层三层四层,就形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塔。
我们在建造那座塔,在营造一个生态,逐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使得在极客邦体系里,用户的生命周期会变得比较长——他如果是一个高级人员,可能成为我们TGO鲲鹏会的会员,每年缴费在里面学习成长,之后他也可能去购买极客时间企业版,让他的团队也来学习成长。
甲小姐:张小龙会强调小程序“用过即走”,小程序就像“搬砖”,而你选择“垒塔”,是你的主观偏好?
霍太稳:不同人的选择不一样,你可能是黄蓉,我可能是郭靖。另外我认为微信就是在垒塔,而小程序是里面的一块砖。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基因。我的基因是没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误打误撞进入IT行业,还有一点点文学气质,我所接触的教育理念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像郭靖十年如一日去练笨功夫,但降龙十八掌他练成了;当然,也许对于黄蓉来讲,一两天把打狗棒法学会了,也非常好。
甲小姐:不是所有人都深刻地相信“学习”,深刻地相信“十年磨一剑”,总有人相信一夜暴富,或者相信运气。
霍太稳:我是完全相信学习。我非常相信德鲁克所说,一个组织就是一帮平凡人一起做了件不平凡的事。我们公司确实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平凡没关系,只要聚集在我们周围的人不平凡就很好,而每次我们的会议都请到了全球顶尖的人来。那怎么让平凡的人组织在一起做成不平凡的事?我认为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公司讲究“无所不学”,公司1%的营收一定会放在企业员工学习上。
甲小姐:在极客邦的业务飞轮里,如果让你只选一个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
霍太稳:内容。
甲小姐:我还以为是运营。
霍太稳:不,我们是教育科技公司,源头肯定是内容,运营是让内容变得更好。
甲小姐:但你们的内容产生是靠链接来实现的,不是自己写的,这似乎核心还是运营——你运营了一个机制,让厉害的人都来发布内容。
霍太稳:不对。所谓核心,是一个公司存在的根本——是它说服你去前进的,它意味着你所有的资源要用在哪些地方。
比如当我们听到Erich Gamma(《设计模式》作者,微软杰出工程师)能来到我们的会议上做分享的时候,就觉得你做什么都值了。这背后不是运营的理念在支撑着你,一定是内容的理念在支撑着你。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容一定是核心,其他的都是“术”而已。
甲小姐:即便你超级擅长运营,依然选择以内容为核心?
霍太稳:一定是内容。
甲小姐:做个假设,你可以请到的人也许我也可以请,假如我现在想和你做同样的事,是什么使得你和别人不同?
霍太稳:可能两年之内你会比我做得好,但十年来讲,你不一定能做到。
甲小姐:两年和十年的核心差别是什么?
霍太稳:差别就是你能不能持续地一直站在用户、客户的角度去投入,去做高水平的产品,一开始可能并没有那么可观的盈利,你愿意不愿意坚持下来。沉下心来,把事做出来,是极客邦科技团队的特质。
除了会议产品的内容,我们学习产品的内容也是核心优势。我们内部叫“内容工厂”——用一套标准且严格的流程生产每一门课程。我的梦想就是每个数字人才都拥有一个极客时间的账号,通过我们精心打磨的内容,来提升自己的数字技能。
甲小姐: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坚持”吗?
霍太稳:是热爱。因为我觉得这些人是需要我们的,需要好的内容,好的服务,好的产品,也就是我经常给大家讲的“极客邦三好平台”,我们愿意下血本去为他们投入,尽管短时间内不会显得太值得。
过去这么多年,这个圈子里的平台太多了,太多起来又下去。就长跑这件事而言,它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最底层的某个需求做支撑,你才会去做的事。比如德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参加了八届奥运会,49岁。她原来是拿过金牌的,现在是最后一名,但她微笑着冲过终点。她是为什么?我认为一定不是因为“坚持”,一定是因为“喜欢”。
甲小姐:“坚持”这个词带着某种被迫感,但“热爱”这件事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自在生长”的含义所在?
霍太稳:对,“坚持”对我来说可能意味着没得选,意味着被动,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他选择。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于我,这是做事业的前提。我希望通过让会员成功、讲师成功、企业客户成功,来收获公司的成功。通过‘利他’,最终实现‘利我’。
甲小姐:商业世界里,“热爱”一定是最优解吗?
霍太稳:热爱是本质。
对于学员来说,成功的学习路径引领成功的职业路径,因此极客时间平台给每个学员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对于讲师来说,知识是最好的IP,极客邦科技链接的优质资源可以为讲师提供持续分享的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知识型企业是数字时代最好的企业名片,因此我们通过深度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优秀的成功案例,来推动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甲小姐:所以极客邦今年的主题也是“自在生长”,喜欢就做,做喜欢的。
霍太稳:是的。
谈升级:“你如果问郭靖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觉得,我哪有过什么变化?”
甲小姐:极客邦产品体系迭代了很多次,每当你决定战略上有个大动作的时候,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霍太稳:你如果问郭靖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觉得,我哪有过什么变化,对吧?“我到了那个时间,就做了那样一个事”,我大概率觉得郭靖会这样回答。
极客邦当然也有几个迭代升级的时间点,但我并不认为那是刻意选择,而是到了时间点这个事情就自然出现了。其实无论是B也好,C也好,我们垒的是同一座塔,我所服务的人群没有变化,本质上就是这帮极客。
07年把InfoQ极客传媒引入中国,09年做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15年做TGO鲲鹏会,这些事情有意思,我们就去做了,而我自然也会想,怎么服务更多的人?产品就会逐渐衍生;当用户到了100万,就总有用户告诉你,你们这个内容非常好,我想我们企业里的人都用,但每人去买太麻烦,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工具?每次迭代都不是我刻意要去做什么,而是市场给我提了一个需求,要解决一个问题,我就把问题解决掉了而已。
甲小姐:中国C端知识付费的黏性一直不好。
霍太稳:我们希望改变一下。好的产品一定是有黏性的,用户是持续需要你的。这就需要刚才提到的归属感,B端不讲究归属感,C端是讲究归属感的,没有归属感他一定会离开。
甲小姐:最近你们对B端极客时间企业版的加大投入,和付费习惯有关吗?
霍太稳:有关。我们团队内部有个共识,还参考SaaS发明了一个新的概念:KaaS, Knowledge as a Service,用中文讲是“知识即服务”。把我们的内容知识,通过服务的方式,在我们的平台上给到用户,企业客户让我们可以获得经常性收入。KaaS与之前的区别就是黏性,这种黏性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而不是之前的做一个项目又做一个项目,卖一个课程又卖一个课程。在KaaS的概念里,知识产品和服务本身就会形成飞轮,你今年做得不错,明年客户大概率会续费,这也是“订阅经济”的核心。
而当你采用订阅经济的方式再去看待你所做的事,感觉是不一样的——你会把很多精力放在服务上,服务好现在的人群,这些人群自动会变大。
甲小姐:所以你的升级背后,外因是市场提出更高阶需求,内因你要迭代商业健康度。未来B端业务的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大吗?
霍太稳:我们希望如此。其实很多企业也都是随着发展会同时兼有面向toB和 toC的业务,无论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阿里、滴滴,还是国际上教育领域的Lynda、Udemy等,而且从培训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toB的市场潜力更大。
甲小姐:既然B端不强调归属感,如果你回到几年前重新思考业务路径,是不是可以干脆放掉C端积累直接做B?
霍太稳:不是。事实上,我们从C到B,是一个自然也必然的路径。美国近几年出现了一个趋势——C端内容平台向B端市场切入。Coursera、Udemy、Udacity、LinkedIn Learning(原Lynda.com)等厂商都有大量C端积累,用户口碑和知名度后,再纷纷推出面向企业的学习平台功能,进军企业培训市场。2021年刚上市的Coursera企业培训收入由2017年的$740万上涨至2020年的$7078万,CAGR 112%。Udemy也在去年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官宣前(投前估值$32.5亿),宣布其企业培训业务ARR超过$1亿。
「甲子光年」智库注:
Coursera
2021年全年,消费者、企业、学位业务的营收为2.46亿美元、1.20亿美元、4870万美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9.3%、28.9%、11.8%。虽然企业业务占比还未达到30%,但其增速不容忽视。近五个季度来,该业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2090万美元增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3590万美元,而其他两项业务在此期间都曾出现下滑。就全年数据来说,2021年企业业务的1.2亿美元营收相比2020年增长70%,消费者业务和学位业务分别同比增长28%和63%。Coursera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预计在1.14亿美元至1.18亿美元之间,全年营收预计在5.36亿美元至5.44亿美元之间。
Udemy
财报显示,在2021年四季度,Udemy ToC端消费者收入总计8020万美元,同比增长3%;B端收入5780万美元,同比增长81%。截至2021年12月31日,Udemy Business总客户量为10515名,同比增长44%。同时在财报中,Udemy对2022进行了展望,预计截至3月31日的一季度营收达1.44亿-1.48亿美元,B端收入将同增超70%;2022全年预计收入总计6.1亿-6.4亿美元。
甲小姐:从C到B,优势在于什么?
霍太稳:成熟的C端内容平台具备切入B端市场的天然优势,他们已经在C端收获了大量用户和良好口碑,而这些用户往往又是企业里的员工,是C端进入B端的“啦啦队”。例如Coursera,30%的企业版销售线索来自C端用户的数据线索。
美国IT技术培训领域,在企业级培训市场前五名的玩家中(PluralSight、Skillsoft、Udacity、Udemy和O'Reilly),有三家公司(PluralSight、Udacity和Udemy)都是同时在C端和B端市场提供课程产品的。这也许是中国的数字化人才企业培训市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甲小姐:从极客时间来看,C和B的本质逻辑关系是什么?
霍太稳:在极客时间的设计逻辑里,我们给每个人才用户的成长路径搭配课程和知识标签,不仅提高学习动力,还提升学习效率;对于讲师输出的内容和能力,也搭配企业需求和知识标签;为企业端的数字化转型诉求搭配标签化的案例集,为企业设计人才能力培养路径——这样就形成了一张链接个人、讲师和企业的环环相扣的价值网,这张网撑起了我们的KaaS模式。
甲小姐:当你们B端业务比重越来越大,下次我来你们公司,是否画风会变化?
霍太稳:不会。因为这是公司存在的内核,在内核之上,整个商业形态你可以有很多变种。比如疫情之后,我们转线上,过去在一个亿的营收里,百分之六七十是来自于会议的,现在虽然会议营收还是这个体量,但在整个盘子里面占得很小。
甲小姐:所以你并不是因为C端市场不够大而转型做B?
霍太稳: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甲小姐:你未来会减少对C端的投入吗?
霍太稳:不会。
甲小姐:所以你在业务布局上“既要也要”。
霍太稳:是“既、又、还” 。
谈市场:“我把这帮人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卖他们,是为了能让他们变得更好”
甲小姐: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某些结构性问题,高中低端劳动力的处境不同,你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霍太稳:坦白来讲,我们现在所服务的人群还是在塔尖上,社会价值还没有被充分释放,应该再往下走,再往下走,让更广泛的从业人群也具备一些数字应用的能力。
甲小姐:你感受到的数字人才培训市场增速如何?&l
标签: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