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看国产伽玛刀如何突围

2022-04-07 16:57:42

“目前各大三甲医院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进口的占比过高,还是要在自主创新研发上面花大力气,产学研结合起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说道。

事实上,自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从各地“两会”到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都发出了支持医疗器械国产化发展的呼声。今年“两会”,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议题同样受到关注。

三甲医院高端设备大多进口欧美

高端医疗器械是指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两会”上,杨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医疗临床方面的普遍现象:“三甲医院的最高端设备,例如CT、核磁、血管造影机、超声心电图等,可以说90%都是进口欧美。”

言语背后,是对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绝大多数还被外国品牌占据的忧思与关切。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就曾表示,在国产设备发展上,由于我国发展的时间短,依然面临着人才队伍不够齐、核心技术缺乏、资金投入紧张等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高端国产医疗器械起步晚,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国内医院也更偏好选择传统国际巨头产品,这也直接导致国产医疗设备的推广和普及赶不上进口设备。国产器械缺乏“用武之地”,进一步影响了创新的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发展和应用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我国也相继出台政策加速这一进程,如“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要研制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社会各界也呼吁提升国产设备市占率。

技术加人才,国产伽玛刀筑牢创新底座

“在医疗器械领域,高新技术的快速汇聚促进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以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伽玛刀为例,自1996年国人发明了以旋转聚焦为特色的国产伽玛刀设备后,优秀国产伽玛刀厂家就与国际品牌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发展上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例如,玛西普医学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第一代伽玛刀采用了筒形治疗内腔的结构,这一设计被国外品牌所借鉴;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三代INFINI型头部伽玛刀则兼具“图像引导,精确定位;旋转聚焦,无限塑形;独立开关,更好保护;筒形结构,更大空间”四大优势,更代表了当今放射外科领域的前沿科技。

据专家介绍,国产伽玛刀是当前所有肿瘤放射领域设备中少有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品品类。

如果说技术是创新的内核那么人才便是创新的基石。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使用对人才的依赖性比较强。参与中国第一台旋转式伽玛刀研发的工作人员以及30多位技术精湛研发工程师,正是玛西普公司伽玛刀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了解到,该公司也正依托其智慧医疗平台“放疗体验云”,汇聚全国知名的肿瘤专家打造专家资源网,为提升基层放疗水平赋能,助力“大病不出县”。

不断迭代的技术和专业精干、不断汇聚的人才,为国产医疗器械品牌突围构筑起坚实的“创新底座”。

鼓励公立医院采用国产,医械市场规模或将快速拓展

实现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除了将创新作为第一内生动力,还需要努力推广设备在市场中的应用。事实上,政府采购项目中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支持一直存在。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此次“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再次倡议提升国产设备采购率。杨教授提案建议:国家应当出台相应政策,逐步提高国产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并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国产医疗器械。

作为大型放疗设备的一种,伽玛刀是我国医疗器械依托科技创新加速自主发展的典型案例。仍以玛西普公司研发生产的伽玛刀为例,其凭借领先的技术指标和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在国内广东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公立三甲医院相继配置使用,推动着国内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作为综合实力在华南地区排名居前的综合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9年便引入玛西普伽玛刀,填补医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空白的同时,提升了广州市甚至是中国内地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

有机构和专家评论称,在社会各界关注下以及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随着健康领域需求的增加、中国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国内外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未来可期,前景广阔,预计至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进入黄金发展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医疗器械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