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少电”成难题 上市车企2021年成绩单来了

2022-04-18 13:47:38

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优异,部分公司“增收不增利”,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缺芯少电”成共同难题……截至4月8日,部分国内主流上市车企已陆续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

财报清晰展现出这些车企在2021年攻坚克难、风雨兼程的历程,记录下企业砥砺奋进的足迹,也映射出国内汽车市场稳步回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严峻现实。

1 “增收不增利”范围扩大

2021年,车企面临疫情反复、“缺芯少电”等诸多不利因素。纵观2021年车企财报,“增收不增利”成为一大特点。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较为典型。

比亚迪在销量、营收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其净利润却出现下滑。2021年,比亚迪新车销售超74万辆,同比增长73.3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0.38万辆,同比增长218.3%,市场占有率高达17%,保持领跑。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其中汽车业务收入为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占总营业收入的52.04%。正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大涨,比亚迪汉EV等车型甚至供不应求,产能不足,出现交付延期的情况。2021年,比亚迪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跌幅28.08%,扣非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跌幅57.53%。与净利润下滑相关的是其毛利率同比下降。

与比亚迪相似的,还有吉利汽车。其2021年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在2021年实现营收1016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净利润43.5亿元,比上年度55.7亿元同比下降21.9%。其现金流创历史新高,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47%。吉利汽车2021年的更大优势在于成长质量提升。其中的代表指标,是整体汽车均单价提高。财报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均单车价格达到87672元,同比提升9%。在过去的一年,吉利汽车有意压缩或减少低价车型的比例,推出更多高端车型以及全新高端品牌,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同样“增收不增利”的还有北汽蓝谷,其2021年实现营收86.97亿元,同比增长64.95%;净利润为亏损52.44亿元,同比减少亏损19%。报告期内,其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公司新能源汽车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68.91%,毛利率为负32.16%,同比增加23.48%;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公司整车营收49.84亿元,同比增长90.57%,毛利率为负32.73%,同比增加27.34%。

“增收不增利”与市场大环境不无关系。“总体而言,‘增收不增利’更多因素来自全球疫情及其引发的供应链问题。”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记者分析,一方面,汽车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贯穿去年全年,仅缺芯就给全球汽车业带来减产约1000万辆的损失,国内减产量约占9%左右,同时叠加钢、铝、塑料等汽车生产用量较大的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大幅抬高了车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开发新车型、新技术的成本也在上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车企员工文化层次和技术水的不断提升,员工薪酬特别是技术人员的薪酬水持续上涨。诸多因素加重了车企的成本负担。随着主管部门抑制原材料涨价措施出炉和企业多层面应对市场变化,企业“增收不增利”情况将出现好转。与比亚迪、吉利汽车不同的是,北汽蓝谷是在亏损基础上营收有了大幅增长,亏损额在减少,期待后续表现。

2 踩准节奏才能逆势走强

尽管在2021年遭遇诸多现实困难,有车企盈利情况不理想,也有部分车企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其中,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成为已发布财报中2021年最赚钱的3家车企,净利润分别达到113.87亿元、73.35亿元和67.26亿元。

虽然旗下多家车企遭受重创,但东风汽车财报上显示的财务状态为正向良好。2021年,东风汽车营收达到1130.08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同比增长5.8%。销量方面,2021年东风汽车销量达277.51万辆,同比下降3.3%。但东风的新能源车型销量相较于2020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全年共销售16.1万辆,同比增长260%。同时,东风全年自主乘用车销售37.7万辆,同比增长约47.1%;商用车销售52.3万辆,同比下降约5.8%。

广汽集团在2021年也迎来丰收。2021年,广汽集团凭借销量214.44万辆,同比增长4.92%的成绩,跑赢行业大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29万辆,同比增长77.35%。年报显示,去年广汽集团实现公司主营收756.76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母净利润73.35亿元,同比上升22.95%;扣非净利润59.77亿元,同比增长24.95%,双双呈现上升的趋势。广汽集团业绩向好的背后离不开产品、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布局。

长城汽车表现不俗,2021年销售新车128.1万辆,同比增长14.8%。实现营收1364.1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为16.2%,比前年同期减少了1.05%;净利润为67.3亿元,同比增长25.4%。截至2021年12月31日,长城汽车总资产达1754.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3.89%。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亦或是总资产,长城汽车2021年的财务数据都达到了5年的最好水。2021年,长城汽车以品类创新不断扩大产品布局,在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下,长城汽车不仅销量实现了增长,品牌的溢价能力也实现了提升。财报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整体均单车售价超过10.6万元,同比增长15.02%。海外业务是长城汽车的亮点之一。去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14万辆,同比增长102.98%;海外营收达到161.6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达11.85%,同比增长142.24%。

北京汽车的财报比北汽蓝谷更靓丽。2021年,北京汽车实现营收1759.16亿元,虽然同比微降0.6%,但年度毛利润达到229.2亿元,同比增长12.19%;年度净利润达到151.51亿元,同比增长16.95%;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38.58亿元,同比增长90.17%,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北京奔驰依然是其最大收入来源,2021年与北京奔驰相关收入占北京汽车总营收高达95.5%。2021年,北京奔驰相继推出包括全新长轴距C级轿车以及EQA纯电动SUV、EQB纯电动SUV在内的多款新产品。与此同时,北京现代在2021年也交出了比较稳健的业绩。

能够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其中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上述车企能够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赢,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招商证券分析师许绍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既有产品阵列相对较为丰富和多元化布局,可以在市场的多个细分领域寻找机遇,实现整体的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因素;也有以加快投放新产品开拓市场、以较高的单车价格和单车利润来取胜的因素;还有注重打造爆款产品,以品牌、车型及时迎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利好;更有踏准“新四化”节奏,以新技术、新配置、新功能来赢得较高利润水的情况。由此,这些车企才能在技术、品牌、产品、成本控制等多方位、多维度上,以多种因素的集聚来达成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3 重视创新 研发费用普增

透视车企2021年财报不难发现,研发费用基本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比亚迪、吉利和广汽的研发费用投入均超过50亿元;“蔚小理”的研发费用不仅同比增幅最大,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也都超过12%,远超传统车企。“新能源”和“智能化”更是车企2021年财报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广汽集团2021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0.13亿元。财报显示,广汽集团2021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为8.27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43.38亿元,总计为51.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3%。随着对研发投入的加大,广汽集团在节能与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台“绿擎技术”,实现了双电机混动系统的搭载应用,其中第二代GS8混动版就搭载了广汽自研的2.0TM+丰田全新第四代THS混动系统。另外,在“三电”领域,广汽自研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已经搭载于AION LX Plus车型上,而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已在AION Y等车型上应用。2021年,重点紧盯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广汽集团,新增专利申请2580件,累计专利申请10620件。

比亚迪净利润下滑,既有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有研发投入较大的因素。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重点在“坚持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两条腿、齐步走’”。去年,比亚迪凭借全新的e台3.0与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双向加持,实现纯电与混动产品的升级,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长城汽车研发费用重点投向“加速智能化转型,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建立全栈自研能力”。2021年,长城汽车研发总投入约91亿元,同比增长76.05%,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65%,基于三大技术品牌的车型占比持续提升。在电动化领域,长城汽车将加速企业电动化进阶,大禹电池应用于旗下新能源系列车型,提高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搭载率,无钴电池将实现更高的装车率。长城汽车还将发力高效燃油、混动、氢能等多技术路线,3.0T+9AT/9HAT超级动力总成、柠檬混动DHT、氢能相关技术全面助力低碳出行。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电动化正成为长城汽车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动能。2022年,面临挑战,长城汽车将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供应链压力,同时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

吉利汽车财报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同比增长16.1%,过去5年合计研发总投入共计256亿元,在中国车企中排名前列。巨大的科研投入,推动智能吉利2025战略落地,推进了吉利汽车全面智能化、电动化布局的发展,并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科研成果。纯电动方面,2021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销量突破10万辆,其中几何系列增长145.3%,在A级纯电市场市占率达7.43%,排名市场前列。通过大手笔的科技投入,吉利汽车已经全面布局新能源科技、车联网、自动驾驶、低轨卫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业务,不断提升旗下车型的科技含量,并提升吉利的品牌竞争力。

北京汽车财报显示,2021年其研发开支总额同比上涨1.9%,达到26.51亿元。在紧盯研发路线指引下,北京汽车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落地,搭载在“北京汽车魔方”上的“魔核”1.5T发动机,此前已凭借VGT技术等“硬实力”,斩获了第十六届“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

尽管车企自身情况不同,盈利情况不同,但研发投入的增长成为车企一个共同的特点。”华泰证券分析师凌岳斌向记者分析,从技术上看,在当今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加速的背景下,技术落后就意味着会很快被市场淘汰;从市场看,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新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新四化”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迫使车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全球化角度看,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要“走出去”,同样必须有过硬的自主创新的技术,否则在海外将寸步难行。此外,在缺芯与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短板,降低生产成本。

4 面向未来加大布局

财报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车企正在加大面向未来的市场布局,力求为发展赢得先机。

针对新一年的市场,比亚迪将在2022年依托两个品牌进军高端市场。根据规划,腾势产品价格将定在30万~50万元,在2022到2023年陆续推出3款纯电多用途车新车型,包括MPV和SUV,目前腾势旗下首款MPV车型谍照已经于网上曝光。而比亚迪的另一个全新高端品牌也在全力筹备当中,首款车型定位为硬派越野车。随着比亚迪在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及高端品牌4个领域持续完善,以及产品价值的不断提升,比亚迪的营收能力也有望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持续发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长城汽车已经发布2025战略,将继续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定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其中,2021年至2025年,长城汽车预计将投入约1000亿元用于研发。2022年,长城汽车还将发力智能领域,将在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及长城炮全部实现车联网应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旗下产品智能化深度,基于中央计算及区域化的电子架构——长城汽车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于国内首发,智能辅助驾驶计算台IDC 3.0也将搭载于2022年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内,赋能智能化出行体验升级。

广汽集团在财报中确定,落实已经发布的“GLASS绿净计划”,将于2050年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不仅如此,广汽集团还准备在2023年打造广汽埃安首个零碳工厂和汽车产业园区;2025年则实现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50%;2030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50%。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2年车市依然存在着多重不确定因素,尤其在芯片供应问题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产需供应能否衡成为车企的关键点。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广汽集团将进一步扩充产能。其中,广汽丰田新能源目前正扩建二期项目,今年预计产能达20万辆;广汽埃安也在扩建,预计今年11月可实现40万辆的产能。

吉利汽车财报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在混动领域将有多款新车,雷神Hi·X油电混动和超级电混产品计划投放市场。2022年3月,吉利发布首款Hi·X雷神混动车——帝豪LHi·X,新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低于7秒,百公里亏电油耗低于4L。在智能网联方面,吉利基于7纳米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座舱”技术将在2022年对外展示,并率先搭载在新款智能SUV上。在自动驾驶方面,极氪将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具有L4自动驾驶能力的全电动汽车。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以及供应链的诸多风险,车企都已经有了未雨绸缪的强烈意识。“因此,从车企对未来市场的布局中也能看出其发展的端倪。”许绍咏表示,面向未来进行的市场布局,既能体现车企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眼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市场、供应链风险的应对和预判,其中也不乏领先的企业可以发挥对市场潮流的引领作用。同时,树立明确的目标,企业也会针对目标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全力在汽车产业变革和企业转型中赢得发展先机,不断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特别看好一些传统车企,尤其是去年表现优秀的车企,相信他们今年会加速增长,持续冲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标签: 缺芯少电 氢能相关技术 长城汽车 车载芯片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