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三极”!粤港澳大湾区为何能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22-06-27 16:45:16

随着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强芯工程”,广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后来居上,逐步成为国家产业发展布局中的第三极。

6月25日-26日,2022年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峰会暨IC Nansha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60%的芯片市场在珠三角。年来,随着集成电路领域的补齐,珠三角已逐步形成综合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逐步居于长三角、京津冀的第三位发展,珠三角的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民营企业实力强大,必然对集成电路新生态分布产生巨大影响。

打造“第三极”

粤港澳大湾区为何能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市场优势被多次提及。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李虹在会上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在过去十年增长50%,背后更多是全球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每次向上的周期往往都是由于技术演进驱动应用形成、应用普及带来的市场扩张。“大湾区在终端应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认为,集成电路未来在广东及大湾区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李虹补充道,目前广东头部企业还不多,但大湾区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土壤,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均拥有的专利数比长三角和京津冀还要多,说明广东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方面有很多的创新。

“第三极不是第三,而是一个互补概念,广东要发挥市场优势,应用和产研都在这边。”武岳峰资本合伙人熊泉说。

不过,作为后来居上者,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第三极”的挑战也不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原校长许宁生在会上表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还需大力增强。

2021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额1404亿元,占全国比例为12.5%。李虹坦言:“相比广东芯片的应用和需求,这个规模还是偏小,特别是芯片制造,只有46亿元,主要还是芯片设计和芯片封测,广东在装备材料产业方面的基础仍然薄弱。”

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李进先表示,广东之所以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发展薄弱,是因为其过度市场化和开放,集成电路产业在制造端相对周期更长、投入量更大。因此,广东需要在制造端和封装端做资金和资源都比较重度的投资,同时还要找一些项目导入到大湾区。从大湾区做整个产业链角度,新增晶圆厂和封装厂的项目是未来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各地“强芯”进行时

“目前全省上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已成为社会共识。”

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陈卫在会上说,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强芯工程”,提出广东省争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的目标,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作为后起之秀,广东各地正加快脚步补链强链。6月以来,多个大湾区城市相继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相关政策和行动方案。

深圳是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龙头。6月6日,深圳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达到国内领先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

作为国内主要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应用市场空间巨大的制造大市佛山不甘落后。6月22日,佛山发布《佛山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在日前迎来国家重大利好《南沙方案》的广州南沙也乘势而上。6月25日,广州南沙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重大项目落户、企业融资、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补贴企业生产型用电等九个方面进行扶持。比如,对新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给予总投入10%、最高3亿元落户支持。

陈卫表示,广东省已初步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及产业投资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另一方面,广东省正不断形成集成电路政策的高地,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推动本地集成电路企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同时推动了一批企业来粤创新创业。

根据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将高质量建设“广东强芯”工程“四梁八柱”,加快广州粤芯、深圳中芯国际12英寸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项目,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

标签: 京津冀的第三位发展 逐步居于长三角 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产生巨大影响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