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龙头企业行动!

2024-07-12 11:32:23

“当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4.3亿吨塑料,其中46%的塑料垃圾被填埋,22%管理不善,成为垃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出警告,“塑料污染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范围在每年3000亿到6000亿美元,然而,过去50年塑料产量激增,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20年有可能翻一番。”

塑料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环境焦点问题。废弃塑料仍面临回收成本高、再生利用难等一些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塑料回收利用任务繁重

作为一种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绝缘、耐磨等优异特征的材料,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工业制品到家居日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塑料。

从2008年我国推出第一版“禁塑令”,到2020年全面升级,再到各地的政策跟进,“战塑”16年后的2024年,已经来到一个新起点。在16年塑料治理路上,中国已经走出塑料回收源头替代两种产业模式,但两种产业模式均面临各自待解难题。

“塑料回收目前面临很多难解的问题。”山东省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端环节,塑料垃圾分类未推行到位,不少家庭还没有塑料垃圾分类的习惯。”

据《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由于塑料产品结构影响,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瓶体类塑料等基本采取物理回收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占塑料产量45%左右的包装类塑料,特别是膜袋类塑料基本不具备开展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6300万吨,其中被回收处置的仅有约30%,而填埋量为2016万吨、焚烧量为1953万吨,分别占比32%和31%。

由于体量较大,我国塑料回收和利用任务繁重。

龙头企业探索再循环利用

塑料循环产业联合绿色行动联盟2022年绿色行动白皮书指出,随着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技术提升和产能增加,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塑料回收率有望达到50%。

近年来,我国对塑料污染治理和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越来越重视,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探索开展塑料回收。2023年10月,上海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计划到2025年,废塑料回收量达到70万吨/年。有的企业在其生产线中创新利用再生聚酯、废弃渔网等物料,制作移动终端的外壳等组件。

再如,家电行业龙头海尔智家拥有行业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出塑料约18000吨。这些塑料进入再生车间,经过清洗、分选、造粒和改性等数十道工序,能生产出纯度高达99.9%的循环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日化等领域,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据介绍,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目前已全面构建家电循环利用一体化生产智造能力,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吨,并通过使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多项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积极创建碳中和示范工厂,每年可减碳约1.7万吨,相当于种植约155万棵树。

塑料替代产业快速崛起

除了回收利用之外,寻找塑料替代品也是近年来减塑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相关专家表示,要进一步研发应用塑料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特别注意能将废塑料回归到分子层级进行重新组织的化学回收。同时,可推动竹材等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应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

事实上,自2008年我国限塑令颁布以来,纸质吸管、餐具便被在奶茶、咖啡业和不少大型餐饮公司推广。麦当劳官网显示,2020年,麦当劳中国使用的纸制食品包装已100%采用来自经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原纸。

除了推广“以纸代塑”外,近年来竹子也成了业界期盼的新型塑料替代物。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同时,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

在产品名录上,覆盖到竹外壳、竹质文具、竹质洗护品、竹质家具、一次性竹质餐具、耐用类竹质餐饮器具、竹质可降解袋等7个日用品类,以及5种工业材料和5种建筑材料。

在产品本身的替代外,塑料原料的替代也正在进行。当前,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为主流的替代模式已经在塑料袋、餐盒等产品上广泛使用,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塑料的降解问题。

中研普华报告表示,在持续加码的禁塑政策的推动下,预测到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40万吨,将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如果以单价2万元/吨计算,其市场空间将近900亿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